遇見更好的自己
虞曉瑩
她,獨立自信,樂觀開朗。她,留著干凈利落的短發,言語間笑容不時泛上臉龐。她是虞曉瑩,一名新時代年輕女性,一位世界500強外企的女性職業經理人,也是一名中大管院MBA人。
在聽她娓娓道來自己與中大管院MBA之間的故事時,虞曉瑩不時流露出的笑容使得談話一直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可能是愈加開闊的眼界使得這位原本優秀的新時代女性更加陽光自信。
跳出人生方框,不斷追求卓越
在本科階段,虞曉瑩攻讀“外語+經濟”雙學位,掌握了過硬的外語基本功和溝通技巧,國際貿易經濟學背景也讓她成為擁有更多競爭力的綜合型人才。畢業后,虞曉瑩以管理培訓生身份加入一家世界500強外資企業,在過去7年多的工作歷練中,她從一位初出茅廬的管培生成長為一位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
優越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方式并沒有讓她安于現狀,天生喜歡變化的她為自己選擇了一種新的生活體驗。“在快消品領域的采購部門任職多年,但由于采購只是價值鏈的其中一環,我希望拓寬行業的認知廣度,突破固有的工作思維模式,讓自己具備更宏觀的視野和洞察,尋求更多的職業發展可能性。”進入中大管院MBA學習,是虞曉瑩再一次學習成長的機會。
中大管院深深吸引著她
“在MBA學習中 ,我可以接觸到不同行業、不同工作性質、不同生活狀態的精英人士,其中有帶著滿腔事業熱忱的企業家,有體制內的政府型管理人才,也有精通自己所在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身上帶著不同的閃光點,在相互交流學習中拓寬了我的視野和行業認知。同時,中大管院也會提供充分的國際交流機會,使學生在立足本土的同時,能放眼全球,獲得新的思想和商業洞察。而且,連續三年入選《經濟學人》全球MBA百強,今年第89。我覺得中大管院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選擇了進入中大管院學習來充實自己,以達到更好的狀態。”
“快消行業的策略采購,側重采購策略的制定和實施,也強調從策略遠期角度建立供應商庫,但要做好尋源和供應商開發并不是一件易事。它對業內人員有較高的素質要求,不僅需要了解行業宏觀情況、公司戰略定位、具有較高的市場敏銳度,還要有內外溝通協調能力、供應商管理能力,對外謀求供求雙方雙贏合作,對內平衡利益相關方的關系。”作為專業的策略采購職業經理人,虞曉瑩需要有處理人脈資源的統籌管理能力和公司品類采購發展的經營管理能力,而加入中大管院MBA,能使她得到更好的歷練,提升綜合管理能力。
重返校園,遇見更好的自己
中大管院MBA的課程內容豐富充實,每位任課老師都各有所長,以自己獨特的授課方式使學生深入理解管理學相關理論,構建體系化科學管理思維模式。“于教授的營銷管理課程讓我印象深刻。他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督促我們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投入課堂學習,深入案例研究,搭建體系化的商業思維模式和管理思維框架。他強調發掘有趣好玩的想法,但同時要能切實落地解決問題,而不是看起來高大上的空洞構想。”
在管院MBA充實的學習中,虞曉瑩重新尋找本真自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來自校園的溫度。“組織行為學和商業倫理課程引導我進行前瞻性的換位思考,了解上層管理者的視角和思維方式,使我跳出職位局限下的狹隘認知,對我有預測性的前景啟發。”
去年,虞曉瑩被學院挑選成為13人國際咨詢項目小組的一員,“在國際咨詢項目中,我們不是旁觀者,而是作為參與方,真正地參與到實戰項目中。期間我們就一個具體案例和美國的老師同學們做了三個月的工作研究與調查分析,獲得了很大的啟發。在和國際同學的交流中,取長補短,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和美國咨詢項目隊友們合影
“課程安排滿,作業量大,在兼顧工作的同時往往要加班學習,但累并快樂著。”這是多數在職MBA學生的常態和學習體驗,虞曉瑩也不例外。“雖說MBA的學習是個艱苦的過程,但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在處理繁忙的工作之余,同學們時常會相約在辦公場地,討論案例或準備考試直至深夜。還記得在公司財務考試前,班里擅長財務領域的‘大神’們,犧牲自己寶貴的私人時間,深夜幫助同學們補課備考。在日常工作中,當我們遇到某個陌生的領域范疇,只要在班群里發問,都能迅速得到專業的回答。在中大管院MBA的班級里,即使是跟你不在同一個年齡階段和認知階段的同學,他也仍然保持謙遜態度互相交流學習。”虞曉瑩感恩自己遇見這么一群優秀的同學,大家在平常的學習中團結互助,互相啟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MBA的學習應該是一個知行結合的過程,把理論落地,在實踐中深化對理論的理解。”
在校期間,虞曉瑩積極參加學院的G-CAMP、國際咨詢項目等海外學習項目以及校內活動。她坦言,“你可以獨自到國外各個地方旅行,但是卻不能在短時間內深入到當地的學術圈,而中大管院的MBA海外學習項目卻能做到短時有效。學院為我們精心安排不同行業的優秀人才,包括學界、政界、非盈利組織、商界精英,在短時間內通過座談的形式密集地向我們分享最前端的想法和最精華的思維。這是能在短期內獲益良多的方式,也是自己去旅行遠遠無法達到的效果。”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海外課堂”項目
“海外課堂——南非學習的主題是‘可持續發展’,在極度不平衡的區域經濟發展狀況背景下,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南非懸殊的貧富差距,了解當地企業、非營利性組織和可持續性發展機構如何很好地為社會服務,同時感懷于可持續發展給企業所賦予的責任,對企業家精神有了更切實的理解;在瑞典以‘創新’為主題的交流中,我們深入認識了善于思考,極具創新精神的瑞典民眾,我們甚至有幸近距離接觸到許多諾貝爾獎的得主和評委;在美國咨詢項目中,我們了解了當地的創新商業模式和學術氛圍,體驗到特色的牛仔文化,并參觀了當地州府,與州議員交流,體會到了美國參眾議院制度和三權分立的精神;在以色列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和當地杰出的企業家、政府、宗教代表進行了交流,被這片土地所綻放出的創新和創業精神深深感染。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想都將沉淀下來,給我的認知和感受留下印記,為我人生道路帶來新的啟發。”
從諾貝爾獎評委手中接過課程結業證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過往的成長軌跡中,虞曉瑩一直樂于給自己增加不同的新挑戰,“我希望自己能跳出固有思維模式,在中大管院累積更多跨界、跨國的管理和學習經驗,拓寬管理視野,增強個人能力,為今后擔任更宏觀的管理職能打好基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愿秉承中大校訓以及追求卓越的黃埔精神,帶著已有的知識和好奇心,結合嚴謹的治學精神和開放的心態,為自己更進一步的發展積累新的感悟。”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