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作者:張宇晶 責任編輯:連家玥 11/06/2018
【中國MBA教育網訊】由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辦,重慶交通大學、中國鐵道學會、中國技術經濟學會、世界交通研究大會WCTR協辦,愛思唯爾集團、高德軟件公司和高鐵經濟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贊助支持,為期三天的第六屆“運輸與時空經濟論壇”國際會議(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and Space-time Economics)在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樓隆重召開。來自海內外高校的學者、科研院所專家、交通運輸企業代表及部分師生參加了論壇并就交通領域的熱門問題展開了熱烈的的討論。10月13日,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榮朝和教授出席論壇,從近期發生的“滴滴順風車”事件說起,以正反兩方面對中國網約車的市場和現狀進行了分析、解讀。會后,中國MBA教育網對榮朝和教授進行了專題采訪。
貫通時空思維 把握經濟命脈
榮朝和教授表示,“運輸與時空經濟論壇”的誕生與發展,與中國“一帶一路”發展策略高度契合。北京交通大學作為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的老牌名校,其運輸經濟學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學科領域內具有眾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榮教授指出,隨著時間的發展,“經濟學在建模型或者搭建框架的時候,很容易忽視時間和空間因素,并沒有將時空差異性作為變量去深入研究。”這一關鍵性問題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很多經濟學模型理念認為世界具有一致性,人的行為也具有絕對理性,這顯然與現實世界差距甚遠。目前北交大的運輸經濟學的研究目標,就是將時空經濟的理念引入經濟學研究中去,努力推動固有的運輸經濟學進一步發展,將時空的不可分割性引入到大眾的視野之中。”
時空的意義究竟有多重要?榮教授進一步補充道,“目前業界所熱議的 ‘互聯網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時空改變的應用體現。例如,馬云早期提出建立互聯網經濟時所設立的“讓100萬人成為阿里巴巴用戶”目標,這在當時來講是不可思議的。然而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他們不但做到了,甚至遠遠超過了100萬用戶的‘小目標’。”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什么?榮教授表示,其是時空內部經濟活動與信息之間關聯性的遞進所致。過去,信息在中國的經濟生活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因而大家收集、處理、傳輸和決策都非常困難。隨著信息化的深入發展,這些行為的成本大幅度地下降,進而使得相互完全不認識的人之間可以做生意、交朋友。信息化時代不僅為人們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帶來了巨大的轉變,對于廣大經濟學家而言,時代和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也為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大量的可研究事例。將“時空概念”融入經濟學之后,既可以分析原有的運輸經濟研究對象,也可以探究任何與時空有關的經濟活動。“作為從傳統經濟學中派生出來的運輸經濟學,正在逐漸反哺經濟學,填充經濟學的盲區與空白領域。這一變化意味著研究視角的轉變,思維方式的轉換和研究對象的轉化。”
鼓勵獨立思考 注重務實求真
作為深耕講臺多年,孕育了無數優秀交大學子的老教師代表,榮教授對于參會的年輕人以及各位即將進入工作崗位的青年朋友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他認為,新時代青年一定要有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是在校繼續學習還是進入工作崗位,都要跨越原有的、固有的思維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傳統經濟學有著各種版本的教材,各個大學內的講課內容也基本成為穩定的體系,邏輯變得固化。然而現實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理論與實際應用之間應該相互印證、相輔相成。學習的真正目的是推動學科以及現實世界的發展,不能在固定的領域中閉門造車甚至故步自封。
“在經濟學的設定中,所有人都是理性的、完美的、懂得趨利避害的。然而從生物歷史的角度來講,人是由動物一步一步進化而來的,并非天生完美和理性。但是世界是需要不斷進步的,人也可以從非理性、半理性逐步趨于理性。回到現實中,經濟學同樣需要一些新的概念、新的解釋框架以及新的研究范式,中國人尤其是中國青年可以做到并做得更好。” 榮教授滿懷希冀地講道,“運輸經濟學目前還有很多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和例子,等待著廣大青年學者的發掘與探索,由北交大青年教師發起的‘時空與交通運輸經濟論壇’所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多方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年輕人的發展進步,進而不斷地推動“時空經濟”的概念向前發展。”
作為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元老級教授之一,榮朝和教授對于時空經濟的深入研究不僅促進了本學科的發展與進步,同時也為傳統經濟學研究帶來了新鮮血液和活力。“雖然‘時空經濟’學科不是經濟學主流,但是相信它會在經濟研究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包含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在內的優秀學子積極投身到相關科研隊伍中,并在自己的論文中時常引入‘時空’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其正在贏得新生代力量的關注與認可。”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