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方興未艾,早在2019年6月1日,人工智能心理引擎實驗室由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比利時魯汶大學組織心理學研究中心、北京城市管理學會和上海觀識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
正值三周年,《重塑:AI心理引擎驅動金融創新》新書發布會暨北京郵電大學新文科基地“人工智能心理引擎實驗室”三周年高峰論壇,于2022年6月1日下午成功于線上舉辦。
本次活動由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辦,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書記王歡教授、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何偉教授、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杜軍平教授、比利時魯汶大學組織心理學研究中心葉冉教授、北京城市管理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耘研究員、北京政務服務管理局市民熱線服務中心副主任馮穎義、北京工銀亞洲金融科技部總經理唐斌、優聯資本董事長王孝華、觀識CEO方彤、觀識研究院劉敏博士等行業專家出席。
活動由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馬曉飛副教授主持,線上近千位來自人工智能、金融、公共管理領域的行業同仁和高校老師、在校學生參加了論壇,大家認真聽取了新書發布、實驗室發展歷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12345熱線服務、歐美人工智能金融領域的應用、心智層人工智能的主題演講,并在圓桌論壇環節積極互動,對人工智能心理引擎的發展現狀、應用案例和發展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和積極互動,一致認為人工智能心理引擎是新一代AI的方向,在多個行業和領域具有應用空間,人工智能心理引擎實驗室的研究處于行業領先的地位,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效果顯著,更是業界的創新突破。
發布會上,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何偉教授對新書進行了推介致辭:
《重塑:AI心理引擎驅動金融創新》由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書記王歡教授、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馬曉飛副教授、觀識創始人方彤、觀識研究院院長劉敏博士共同擔任主編。該書共19萬字,結合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先性和先進性、經濟管理學院“新文科基地建設”的積累、觀識團隊AI心理在金融行業的方法論和應用案例、魯汶團隊在心理學前沿研究的貢獻,是心理引擎驅動行業數字升級的有益實踐。
此書由魯汶大學組織心理研究中心主任Martin教授親自從心理學角度寫序,Martin教授是歐洲享有盛譽的組織心理學大師,他長期擔任巴黎銀行和巴林銀行的顧問,擔任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的客座教授,對人工智能與心理學結合的意義與價值頗為樂觀,并積極推動AI心理引擎實驗室的研發與應用工作。
杜軍平教授從心理學對人工智能的價值角度,為本書寫了序,她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知名專家,她在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的團隊,專長于社會網絡、文旅等領域的大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應用,承接了多項國家課題和項目。杜軍平教授及其團隊積極參與了AI心理引擎的起步和發展,在技術與算法、理論和實踐多個層面給予了貢獻。
此書由四個章節組成:
第一章,什么是AI心理引擎,為何說應運而生的AI心理引擎將重塑金融行業?
第二章,AI心理引擎的理論模型基礎,如何與客戶建立關系、影響決策、滿足客戶的多樣需求。
第三章,AI心理引擎兩大應用場景之一的保險營銷。AI心理引擎獨創的“客戶心理畫像”將幫助營銷人員深度剖析客戶特征,抓住痛點,建立客戶的“心動時刻”,促進成單;行為與系統改進將對團隊賦能,促使保險營銷團隊的能力提升。
第四章,AI心理引擎在催收行業的應用。AI心理引擎可以幫助賬管員“洞察人心”,準確識別客戶,再通過心理策略進行關系搭建、痛點施壓、談判博弈,推動逾期客戶的意愿轉變,提升賬管員與團隊績效。
此書在人工智能+心理學的發展演變、理論模型和應用案例方面填補了空白。
首先,AI心理引擎關注于心智層人工智能暨強人工智能的發展演變,此書在第一章節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其次,AI心理引擎的理論模型,在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上,建構了“知情意行”模型和“關系影響需求”模型,這兩個模型并不能代表AI心理引擎理論的全部,只是在實踐中應用落地的理論依據;
再次,此書的重點是在保險營銷和銀行催收的場景案例。這是此書最為重要的內容,也是“驅動創新”的真實寫照。
在此書的封底,有四位來自金融、金融科研、心理學和經濟管理領域的專家,對此書進行了推薦:
▼王玉海博士,億聯銀行行長,曾任廣發銀行首席風控官
金融行業始終要“以人為本”,同時金融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推動。這本書所介紹的“AI心理引擎”是金融行業“以人為本”卓有成效的落地方案,在智能化手段深度應用的過程中,給了我們非常大的想象空間。我個人看好“AI心理引擎”在金融行業的持續創新!
▼范小云教授,南開大學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對于人類與人工智能間的復雜關系和未來趨勢,《重塑:AI心理引擎驅動金融創新》可謂一本卓越的教材。與AI心理引擎團隊的合作,令我們看到了未來金融學和金融業的發展和重塑之門。第一,行為金融學領域的研究得到了來自心理學理論的解釋,金融大數據分析從行為現象層的歸納到專家建模的演繹補充了卓有成效的心理算法和干預策略;第二,當AI與心理結合在金融領域應用時,心智層人工智能對效率的提升空間巨大。期待心智層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產生價值的那一天!
▼孫健敏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三年前,“AI心理引擎”提出之時,我參與了專家論證環節,非常欣喜地看到心理學團隊與人工智能的融合與創新結出了碩果。《重塑:AI心理引擎驅動金融創新》一書的出版,代表AI心理的方法論體系和金融應用具備了進一步落地的基礎。AI心理引擎對心理學應用的推動是顯而易見的,促進了心理學研究和應用的體系化、研究場景數據的豐富化、研究方法論的擴展性,期待AI推動心理學的突破,同時反哺新一代AI在實踐領域的廣泛應用。
▼李雅文博士,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心理學作為人工智能的理論基礎之一,為神經網絡、強化學習等理論進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如今,我們欣喜地看到,人工智能與心理學的結合碰撞出了新的火花。“AI心理引擎”通過心理維度的識別與圖像,將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于營銷服務、金融催收等場景之中,有望更高效地滿足客戶需求。相信在不遠的未來,“AI心理引擎”將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
此書適合于人工智能、銀行、保險和其他相關領域的企業家、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從業人員閱讀,特別是參與人工智能引擎生態系統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可以從發展現狀、理論模型和應用案例了解人工智能心理引擎,在今后的價值鏈合作中,找到各自合適的定位,從而獲得各自的價值。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