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Foster教授是一名應用微觀經濟學家,對發展、健康、人口和環境領域感興趣。他曾在《美國經濟評論》、《政治經濟學雜志》、《經濟學季刊》和《經濟研究評論》等頂級經濟學期刊上發表文章。他目前擔任《發展經濟學期刊》主編,曾任人口中心協會前財務主管、《世界銀行經濟評論》前主編、布朗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發展研究與經濟分析局前局長。
Andrew Foster教授在這次講座中重新探討了農業經營規模與農業生產力之間的關系問題。該研究將勞動力市場交易成本和農業設備的規模經濟引入模型,解釋了農場生產率和農場規模之間的U型關系。該研究基于印度的農場基礎數據實證分析得出,生產率與農場規模之間的U型關系在控制土地質量等因素的條件下仍然顯著,主要的影響因素可能是勞動力市場的交易成本和農用機械使用的規模經濟效應。校準模型分析和反事實推論進一步得出,在當前的勞動交易成本與設備使用情況下最優的農場規模遠大于現存的農場規模,由此可見當前印度的農場數量過多,勞動力利用率也是次優的。Foster教授認為,在沒有外來干預的情況下,小型農場很可能是未來低收入國家生產的主導力量;如果可以通過歸并、并購等方式減少小型農場數量、增加農場生產規模,農業總產量和人均收入將增加。
隨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Jaimie Lien助理教授分別進行了點評。劉守英教授認為Andrew Foster教授的研究在理論建模和實證分析上都很可靠,他使用了非常好的對稱抽樣土地持有規模數據,并在估算技術能力時選擇了一個相對合理的設定,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問題。劉教授認為,對過剩農民數量與農業土地錯配導致收入損失進行的結構估計研究有重要的政策含義。他進一步指出,在探討農業經營規模與農業生產力的U型關系時,還可以考慮土地轉租體系和土地租金帶來的影響;其次,在涉及農場的最優規模問題時,效率和公平對發展中國家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從公平的視角出發,在某些低收入地區,土地持有可能是低收入人群社會保障的唯一替代品,因此盡管與合并型大規模農場相比生產效率不高,但是小規模農場可能是兼顧公平的表現。
Jaimie Lien助理教授指出,Andrew教授驗證并解釋的農場規模與生產率之間的U型關系是農業經濟學與發展經濟學中持續存在的一個難題。Andrew教授使用了非常合適的印度農場數據集。不過,如果可以介紹一下印度的制度與文化背景將更加有助于大家理解實證結果。在實際情況中,規模較小的農場決策可能有其他的潛在目標,并不完全受利潤驅動,小農場之間的關系、它們之間是否會相互協作以模仿大農場行為、是否有農業機械合作社等制度安排,這些都會影響對農場企業的研究。此外,也需要考慮農村勞動力市場和機器市場的實際發展水平。如果將環境可持續發展因素納入生產效率問題,最優農場規模的研究結果可能會有不同。
在本次講座中,發展經濟學領域專家Andrew Foster教授聚焦“農業生產率與農業經營規模”這一發展經濟學的重大主題,使用印度農場的相關數據探討U型關系的成因、最優農場規模等問題,在系統深入地剖析問題的同時,又能深入淺出地引導聽眾得出結論,令參會者受益匪淺。兩位特邀點評人劉守英教授和Jaimie Lien助理教授則在總結這一前沿研究的內容與貢獻之后,分別給出可進一步澄清與改進的研究點及相關思路,為參會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層面與維度。與會嘉賓與參會人也在“問題與回答”環節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嚴謹的最新研究、精準的同行點評、多維的參會互動,很好地為參加本次講座的全部人員提供了彼此學習與共同受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