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MBA教育網訊】2018年12月15日,第十二屆中國MBA聯盟領袖年會在貴陽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本屆年會會議以“激蕩四十年 改革再出發——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中國MBA聯盟、貴州大學主辦,貴州大學管理學院、貴州大學MBA聯合會共同承辦。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李小平教授出席活動并接受中國MBA教育網專訪。
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李小平教授做圓桌發言
在本次聯盟領袖年會中,李小平院長帶領學生、教師精英團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管理類高校代表團進行了友好交流與互動,并在訪談中與記者分享了參會感受及人才培養觀點。李小平院長表示,如何把企業家精神與經濟高增長發展相結合?實際上需要回到企業家的本能問題,即企業家精神的特質——創新。“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通過創新來體現企業家精神’、‘如何通過創新來體現企業家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責任與作用’等問題。”
關于“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命題,李小平院長認為企業家創新應當擁有企業家情懷、企業家境界、企業家精神,并具有三大態度:第一,要正視創新的壓力。就當前環境而言,無論是內部環境,還是外部環境,都促使宏觀經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經濟下行、中美貿易發生摩擦、依然存在的房地產泡沫、不斷累積的金融系統性風險,這些環境的變化實際上為企業家創新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面對不確定性,企業家們不能只是單純地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承擔責任,而是應該適應環境的變化,并正視創新的壓力。
第二,要保持創新的定力。面對環境變化的壓力,企業家在創新過程中一定要堅守方向性,不能動搖。更不能因為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為了追逐增速而偏離創新的方向,偏離創新的一些基本要求。李小平院長以結構轉型為例對這一觀點展開進一步說明。“我們面臨一個很大的壓力就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問題。虛擬經濟,特別是房地產經濟,它不僅對實體經濟具有沖擊力,同時對于消費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并在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方面造成了影響。對此,我們必須正視這些經濟結構的新變化,保持定力,去思考創新的根本問題。”
第三,要激發創新動力。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企業家在思考創新動力時,一定要將創新與改革相結合。從根本上講,改革就是創新。如果沒有改革,那么創新的層面便不夠充足與深厚。此外,創新與改革并非全部都是自上而下的設計,有些成功的改革案例往往是自下而上的推動,例如中國的農村改革。因此,李小平院長指出,企業家的創新可以倒逼社會對“如何深化改革”產生深刻思考。在改革與創新過程中,雖然會有風險,但也會真正體現企業家的膽識與智慧。
李小平院長榮獲“最受歡迎商學院院長獎”
育人成長 打造企業家精神
2005年3月,四川師范大學進行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撤銷經濟學院和信息科學學院,對原兩所學院(經濟學院與信息科技學院)從事經濟學類、管理學類學科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進行整合,成立經濟與管理學院。學院現設有經濟系、管理系、金融系;有工商管理、理論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招收企業管理、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等三個專業和區域產業發展理論與實踐一個方向的科學碩士研究生;設有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兩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舉辦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等兩個學科門類的五個本科專業。近十年,學院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積極推進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取得了突出成績。
會議留影
合影留念
(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李小平教授與中國MBA教育網記者連家玥女士)
作為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對于“管理學院如何具有培養企業家精神的人才”這一問題,李小平院長有著新時代思考。“除了專業學習之外,同學們需要關注現實經濟與改革進程,將企業活動與社會環境的變化相聯系。關注現實,關注改革,多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的變化,從參與和體驗過程中發現問題,積極思考如何把企業的創新、企業的經營活動融入到改革中,并提出解決方案。”
李小平院長強調,企業家精神除了包括創新這一重要因素外,還包含諸多情懷因素,同時社會責任也是企業家精神的外在表現之一。當代企業家需要不斷思考改革,并要以企業家創新的行為來繼續推動改革的深入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