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今天的中國,已然掀起如火如荼的“創業”革命:滴滴、美團、摩拜、大疆、瑞幸、美圖、蔚來、藍箭……多少懷揣著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前赴后繼,想在這個創新驅動的新時代,創造出自己的黃金時代。但是,創業圈的潮起潮落,不見得所有人都能體面上岸。平均每分鐘就有2家企業倒閉的統計數據,讓人們拂去華麗的光環,看到了背后的冷酷與辛酸。
在調整期來臨之際,風口應該如何把握?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MBA課程“創新創業管理”將通過“商業+科技(B+T)”的模式提升創業機會的發現與挖掘、創業領導力以及不確定性環境中的應變能力,幫助創業者避開全民創業的泡沫與陷阱。
這是最好的創業時代
在未來的中國創業史上,2015年的地位必然舉足輕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2015年達到高潮。在2013-2017年期間,2015年的創業公司成立數量達到16239家,為歷年最高。
在隨后的三年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的并跑。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鐵網絡、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創新的中國,已然是一片全球矚目的創業熱土。
“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進步、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充滿激情的創業者和大量待開發的潛在客戶群、資本的獲取和流動相對較為容易,這幾點是中國創業環境中最為有利的因素。”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創新創業課程模塊的負責人汪金愛教授如此看待中國的創業浪潮。
的確,如此優越的創業環境,讓不少人將之稱之為“這是最好的創業時代”。清科研究中心根據公開信息統計,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市場中獨角獸企業約為300家。中國獨角獸企業個數就達到了131家,創業成果可謂成績斐然。與此同時,中國的互聯網創業企業更是掀起了上市熱潮,除了小米、美團、京東這些巨頭以外,截至今年7月,在美港股市場已經或正排隊上市的科技互聯網公司達到33家,創下了中國科技互聯網公司境外IPO數目的新記錄。
創業的春天里 有些春寒料峭
然而,在2017年底,有一份知名創業公司“陣亡”名單令人觸目驚心。
據統計,2017年,中國約有100萬家中小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就有2家企業倒閉。在這些倒閉的企業中,僅知名的創業公司就超過150家。其中,有運營時間長達18年的搜狐社區,也有剛成立2個月就卷款走人的優庫速購。
“新創企業缺乏必要的創業精神,容易陷入到山寨、復制、炒概念的怪圈中,使得原本不錯的商業模式也失去了創新意義和存在的價值,尤其是對第一個吃螃蟹的創新者造成致命傷害。”汪教授舉例說,摩拜、O2O之后的共享單車等各種“共享”概念,就是輸在了這些創業精神的缺失上,迅速扼殺了自己的生存環境。
與此同時,汪教授指出,商機轉瞬即逝,創業者的風險意識不足,正規金融機構的融資并未改善,互聯網及民間融資風險極高等因素,也是導致創業者頻頻失敗的原因……
“類似于嬰幼兒的發展,創業者也面臨著許多‘新生期劣勢(liability of newness)’,渡過創業期的第一年、前三年和前五年這些關鍵點尤為重要。”汪教授認為,初創公司在獲得足夠的前期積累之后,也可以通過內生發展或者外部并購、聯盟的方式進入趨勢更為明朗的行業。
B+T模式 助力創業教育
毋庸置疑,“創業文化”的普及正在深入人心。“但是創業者自身并未出現超越前人的變化,某些方面甚至還有后退。”汪教授表達了他對于未來中國創業發展的擔憂。在他看來,全社會過于正面的“創新創業”宣傳和許多成功的“正能量”故事,更容易使年輕的“獨生子女”一代創業者高估自己而低估風險,對創新和創業精神的內涵關注不夠。
由此帶來的影響是,創業可能會成為一時的熱情而難以成為長期的潮流,短期可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但長期則難以持續。一旦宏觀環境發生較大的逆轉,積聚的風險可能給創業者帶來致命打擊,也將影響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創業者最關鍵的是將自己的資源和能力與外部的創業機會相結合,通過挖掘創業機會來提高成功率。”汪教授指出,創業者自身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由此,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推出了“創新創業管理”課程,通過“商業+科技(B+T)”的模式提升學員創業機會的發現與挖掘、創業領導力以及不確定性環境中的應變能力。
在美國,創業教育活動已經開展了60多年,截止到2005年,美國已有1600多所院校設立了2200多門創業相關課程。反觀中國,全國有1000多所高校、1900萬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骨干教師卻只有800多名,能夠真正落實創業教育與服務的高校更是寥寥無幾。華理商學院正是看到了這一社會需求,創新性地推出了這一課程,這本身就是“雙創”精神的一種實踐。
汪教授介紹,“創新創業管理”這一課程的最大亮點在于,將“雙創”教育改造為創業高管團隊訓練和實戰演練模式。在課程學習中,華理的MBA/EMBA學員將作為創始人(董事長或CEO)、MF/MPAcc作為CFO、商學院其他本碩學生作為CMO(首席營銷官)、工科的本碩博學生作為科技項目挖掘及CTO(首席技術官)與COO(首席運營官),讓不同學科的學員在這個融合創新的實戰平臺,大展身手。
從精益創業到創業成敗與政商關系,從設計思維與商業模式創新到產品創意與設計實現,從互聯網+時代的創新與創業到創業者自我修煉,這些精彩紛呈的課程串聯起了創業創新的全鏈條。華理商學院的郝斌、李玉剛、費鴻萍、高松等諸多名師親自坐鎮,把勤奮務實的創業精神、勇于開拓的開放精神以及捕捉市場動態的敏感性,全都融入到了課程模塊的設計和運作當中。
創業,始終是這個時代最值得尊敬和敬畏的事。每一個懷揣著創業夢想的人都不能只看到光輝璀璨的未來藍圖。來到華理商學院,用知識為自己充電,用智慧為自己武裝,這或許是創業者實現夢想的一條捷徑。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