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作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75周年學術校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留美經濟學會主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承辦的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23年年會之政策高峰論壇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湖校區文澴樓同聲傳譯會議室隆重召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仁山教授致辭,他代表學校誠摯歡迎各方與會嘉賓,并預祝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23年年會在我校順利召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吳海濤教授主持了致辭環節。
在首先進行的“2+2+2”主題報告環節中,來自北京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6位知名學者兩兩一組,分別以“中國產業升級的外部環境與內在動力”、“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家庭消費”、“一帶一路理論與實踐”為主題作報告。主題報告環節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規劃發展部部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楊燕青主持。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教授與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學術副院長王勇教授先后圍繞“中國產業升級的外部環境與內在動力”作了大會報告。其中,姚洋教授以《理性認識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為題作主旨報告,從經濟貿易、亞洲產業轉移和重組以及中美的技術脫鉤等角度出發,深入探討我國適應全球經濟形勢變化的對策,并指出“中美競爭”為中國提供了參與全球規則制定的機會。王勇教授從中國經濟的“垂直結構”和“三明治”模型出發,歸納中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機遇與挑戰。王勇教授認為,必須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政府”的統一,從大力培育龍頭企業、處理好國企與民企的關系等方面完善現有政策體系。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經濟系終身教授甘犁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尹志超教授圍繞“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家庭消費”作了大會報告。甘犁教授展示了《中美居民消費率比較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介紹中國居民消費數據核算方法的基礎上對中美居民消費現狀進行了比較,指出中美居民消費的顯著差異,并進一步剖析這些差異的具體成因。甘犁教授認為,可以從允許提前支取養老金和增加失業保險的救助力度等方面思考提升總體消費率的有效途徑。尹志超教授針對《數字經濟與中國家庭消費》議題,結合新發展格局理念強調了擴大居民消費的重要意義,并基于實證結果論述了數字經濟對居民消費的巨大影響。尹志超教授認為,中國家庭消費存在水平低、恩格爾系數高、消費不平等這些突出問題,建議從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大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居民數字素養等方面加強政策扶持。
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經濟學教授胡必亮教授與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教授圍繞“一帶一路理論與實踐”作了大會報告。其中,胡必亮教授的報告題目是《“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風險防范》,從新動力、新機遇、新發展三個方面闡釋了共建“一帶一路”的現實基礎與理論基礎,并構建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評估中國投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提出可供中國政府、企業、學者參考的投資風險規避策略。張建華教授以《“一帶一路”的實踐與理論反思—基于發展經濟學視角的研究》為題,從“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新型全球化、倡導和踐行新型發展觀、倡導合作發展新模式等三個方面展開討論,認為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有效參與了全球治理,在國際社會中的身份從“世界發展的受益方”成長為“世界發展的推動力”。
主題報告環節結束后,來自北京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暨南大學、遼寧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以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相關經管學院的院長圍繞“高質量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展開了閉門研討。
中國留美經濟學會2023年年會的正式議程將于6月24日—25日進行。此次會議主題為“高質量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邀請了哈佛大學Eric Maskin教授、斯坦福大學Alvin Roth教授、麻省理工學院Joshua Angrist教授等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北京大學林毅夫教授做4場主題演講,同時還設置了6場特邀論壇和88場平行論壇,整個盛會具有高端性、前沿性、多視角、規模大等四大亮點。學會的成功舉辦,將有助于進一步促進國內外經濟學者參與到中國經濟學研究中,發展中國經濟學,為加強中國與世界的經濟交流、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也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七十五周年校慶增添一道燦爛的學術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