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由華東師大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主辦的華東師大MEM第五堂公開課暨新項目發布說明會以視頻直播形式順利舉行。這是學院于6月11日在中國MEM教育網正式啟動“應對重大挑戰的管理教育”后,開展的系列活動。
圍繞本次公開課主題“重大挑戰、應急管理與生涯晉級”,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執行院長何佳訊,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副院長王正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凱瑞商學院副教授倪劍分別進行授課;學院招生辦公室主任彭玉鑫進行華東師大MEM報考主題講座和招生政策宣講。
應對重大挑戰的管理教育 課程伊始,何佳訊教授講解了學院建立“應對重大挑戰的管理教育”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案。他指出,在華東師大卓越育人工作部署下,結合世界管理教育長期以來面臨的問題和新時代應作改變的思考,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服務國家需求、應對重大挑戰,開設首席技術官方向MEM學位項目、應急技術與管理方向MEM學位項目、重大項目管理方向MEM學位項目。 何佳訊教授指出,近三十年來世界范圍重大管理理論的革新,其背后的實踐驅動力是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廣泛應用。互聯網技術不僅改變了世界格局,大力推進了市場和經濟的全球化,也改變了經濟社會運行機制。管理應呼應社會變革,社會變革背后的力量是技術進步。普拉哈拉德提出,“競爭優勢的來源從以往及時把握顧客需求創造產品的能力,變為管理層整合整個公司技術和生產技能的能力”。哈默與錢皮提出,“經過業務流程再造,工作人員有了決定權,程序性延誤減少,管理費用降低,對客戶反饋更迅速”。克里斯坦森提出,“與延續性創新不同,顛覆性創新是通過不連續的變化,對傳統的產品或服務進行完全改造”。這些重大理論背后的邏輯是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的融合。 為應對國際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國際關系的新格局、國家戰略的新需求、管理教育的世界性問題等重大挑戰,何佳訊教授提出“改變管理教育”系統工程,概括為:新思維、新格局、新項目。第一是新思維,要從思維和理念上改變,從分科分支分職能轉向跨科跨職能跨領域的協同創新的教育新思維;第二是新格局,要從營利性企業股東價值最大化轉變為超越股東價值,實現科技的社會價值;第三是新項目,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開設首席技術官方向MEM、應急技術與重大項目管理MEM,踐行新行動。 “改變管理教育”的內涵和路徑概括為八個字:合力攻堅、改變超越。合力攻堅力量來源于“技術+管理〞的基礎合力,跨部門跨職能跨領域的思維合力,中西融合和主流價值的世界觀合力。改變超越反映在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的教育和培養理念上。區別于傳統教育“注重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的教育項目重視思維的訓練與人的終身發展:從知識能力到思維和生涯發展、從經理人教育到影響“下一代”、從職業精神教育到企業家精神塑造。 何佳訊介紹,華東師大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的領導下創立,為華東師大實體教學科研機構,致力于“通過人和技術的協同轉化實現科技的社會價值”。目前華東師大工程管理碩士(MEM)專業學位項目有兩大方向:一是培養首席技術官。秉持“創新改變世界”的核心價值觀,塑造技術和創新管理領袖的思維、能力和格局,培養擁有全球視野和社會使命感的首席技術官和未來科技型戰略企業家。培養目標和成果是貢獻于我國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對高級人才的需求,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二是培養應急管理和重大項目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和成果貢獻于攻堅或化解社會重大問題和風險對高級人才的需求,側重公共衛生健康、政府管理和行業組織領域。這是今年上半年華東師大“應對重大挑戰的管理教育”的新行動。 兩大方向都是體現“技術的高度”(也有溫度)加上“管理的厚度”(也有高度和溫度),以人才思維和能力的交叉合力,攻堅和化解社會重大問題和風險。華東師大工程管理碩士(MEM)專業學位項目期望學生實現生涯發展之路,以“五星模型”概括為:激發使命感,改變思維格局,提高業務專長,強化創新領導力以及塑造全球化能力。 野生動物疫源疾病與應急管理生態學視角下的應急項目管理思考 接著,王正寰教授以“野生動物疫源疾病與應急管理—生態學視角下的應急項目管理思考”為題授課。王正寰教授以棘球蚴病和禽流感為例,分享對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管理方面的思考。 人類大約75%以上的新發傳染病是野生動物疫源。新發傳染病的時間線相對較短,可追溯到19世紀,一直處于不被大家重視的低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陸續開始出現的一系列疾病,近期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從野生動物疫源到成為人類的疾病需要經歷至少五個階段。第一,野生動物階段,必須具備一個野生動物疫源,即純粹的野生動物疾病。例如肝炎、艾滋病均是野生動物疫源;第二,基礎感染階段,野生動物偶爾和人類接觸后導致的primary infection;第三,在有限的階段里發生人傳人的問題,并在第四階段被螺旋效應不斷放大,最后成為第五階段,也就是全球性的傳播。新發傳染病在第五階段通常已進化成為純粹在人和人之間傳播的疾病,現今的新冠其實就處于此階段。以上是非常理想化的新發傳染病的劃分階段,在實際生活中,因對部分野生疫源疫病的疫源了解很少,導致疾病追根溯源難、防疫成本較高。 關于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在最近幾十年爆發式發展的原因,王正寰教授認為城市化增加了人類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城市化進程是人類活動的典型特征,并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深遠的影響。城市化具備兩個基本維度,第一是人口的聚集度,第二是地表的改變,原來可以滲水的可滲透性的地表變成柏油等不可滲透的地表,3%的城市化面積影響著97%以上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 關于生態學視角下對于應急項目管理的思考,王正寰教授強調了第一性原理與量子思維的重要性。亞里士多德認為“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第一性原理是發現事物本質的哲學,即解決現實問題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量子思維則是思考可能性的藝術,即解決如何根據可能性做出決策的問題。兩個關鍵詞都反映出重點思維和整體思維。如何將這兩種思維應用于應急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管理等繁復系統中,王正寰教授提出復雜系統中的行事原則: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處即整體思維,強調必須要理解系統的復雜性;小處即作為一位專業人員,具體準備從哪里入手,要去解決的問題重點是什么,確定最終入手點。 公共衛生危機時醫療服務擠出效應來自在線銷售和信用卡大數據的分析 隨后,倪劍教授以“公共衛生危機時醫療服務擠出效應--來自在線銷售和信用卡大數據的分析”為題授課,講述在公共衛生危機大背景下,如何通過數據來指導行為,為政府的決策提供支持。 新冠疫情當前,新冠以外的其他醫療服務均呈大幅下降。人們尋求醫療服務的行為產生較大變化,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害怕感染、公共政策限制出行等。在擠出效應的影響下,部分病人未得到相應醫療服務。倪劍教授指出,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公眾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需要找出在什么樣的領域內,或什么樣的疾病種類中,更可能由于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公共危機導致擠出效應,使得部分公眾沒有得到及時的醫療服務。 具體以新冠肺炎期間為例,由于害怕感染、公共政策限制出行等原因,導致部分公眾不能及時去醫院檢查。那么與此同時,在線診療即遠程醫療服務,會對病人產生怎樣的影響?大部分的遠程醫療適用于不是特別緊急的情況,例如美國的心理健康等領域引入較多人工智能工具。通過對四萬多名美國治療專家樣本數據的分析研究,倪劍教授認為,在公共危機背景下引入在線醫療,可能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在線診療提高了部分公眾尋找醫療服務的機會;另一方面,在線診療會導致就診價格上升,加大醫療資源配置的不平等。 倪劍教授的研究成果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思路:在應對公共衛生危機時,可以通過遠程醫療工具更好地服務大眾,需要注意的是,讓先進技術的紅利能夠不斷應用到相對不發達地區,使相對落后的群體也能夠分享紅利。 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MEM項目預審優選計劃解讀 最后,在新項目發布說明會環節,彭玉鑫老師從報考人群條件、報考流程、申請基本流程、面試考核內容、面試基本流程、面試成績說明、提前面試批次、面試注意事項等方面對華東師范大學MEM項目的提前面試政策進行深入解讀。 本次華東師范大學MEM公開課暨新項目發布說明會持續近兩個半小時,線上參與者踴躍,取得了圓滿成果。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