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MBA項目(以下簡稱同濟MBA項目),牢記立德樹人、為國育才的當代高等教育初心使命。依托學校的優勢學科積淀,立足學院的國際化辦學特點,歷經近30年的發展與變革,確立了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社會責任感及創新精神、掌握現代經濟與管理的技能和知識、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業界領袖與精英的培養目標。
近日,騰訊商學院特邀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鐘寧樺老師做客《招辦訪談》。在訪談中鐘教授表示:“同濟MBA項目在將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呈現出了國際化、專業化、實務化的三大特點,為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培養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招生信息重點關注
PART/ 01
開拓謀新,人才培養模式全新升級
同濟MBA項目2023級的招生工作已全面啟動。身處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談到如何培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多元化商科管理人才,鐘教授表示,在人才培養模式上,MBA項目從五個維度出發,進行了改革升級。
第一是課程設置緊跟政策導向,開設全新熱點專業方向。近幾年,學院開設了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新的課程方向。2020年,同濟經管學院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簽訂《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同濟大學共同推進上海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合作協議》,是上海第一所與相關方聯合培養技術轉移方向特色MBA的商學院。2021年,在同濟經管專業學位中心的推動下,同濟大學與黃金協會、上海銀保監局、上海外服簽訂合作協議。這些舉措都在重要政策的引導下,為MBA學生帶來更多課程選擇。
第二是打破專業學位項目間壁壘,培養綜合型管理人才。學生不再局限于MBA、EMBA中的規定課程,更可以選擇MEM(工程管理碩士)、MPA(公共管理碩士)、MF(金融碩士)、MPAcc(會計碩士)中的熱門課程,與其他專業學位的學生共同學習。如此,可以突破項目的壁壘,激發學生的思維碰撞,將不同學科的前沿知識融會貫通,幫助學生建立全新認知維度,拓寬學生的行業視野,提升學生的人生格局,也為學生帶來別樣的學習體驗。
第三是開設“3C通選模塊”優質課程,助力學生軟技能的培養。“3C通選模塊”有5門優質課程,分別是MPA項目的《城市發展與管理》,EMBA項目的《商務談判》,MEM項目的《項目管理概論》,以及MBA項目的《互聯網思維與大數據分析》和《商業模式設計與創新》。這些課程可以促進不同專業項目的學生,在個人發展、項目運營、企業管理、城市管理等多領域、多學科上,有更多交叉性思考的空間,助力打造綜合培養的育人體系。
第四是創立行動學習方案和主題研學,引領學生將理論付諸實踐。項目通過和企業合作,帶領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更好地應用到企業的實踐當中。到目前為止,行動學習已經開展到第二期,總共與13家各具特色的企業進行了深入合作。學生們通過企業實踐,總結提煉出多篇經典商業案例,其中有些被中歐的案例庫收錄。同時,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開辟“鄉村振興”主題研學,深入農村,建立實踐基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注入同濟經管活水。
第五是舉辦名家講座,邀請權威專家分享熱點前沿觀點。從2018年開始,MBA項目開設了“學科融合、大道傳承”名家講堂,分別邀請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青、中國建筑學會會長王鐵宏、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法國建筑科學院院士伍江等21位知名院士、教授圍繞時代前沿熱點問題,跟學生展開廣泛而深入的互動。2021年,知識產權與中國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主題論壇在同濟經管學院成功舉辦,同濟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雷星暉,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呂薇,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原局長呂國強等重磅級嘉賓出席活動。同年,由同濟MBA/EMBA中心主辦的“上海抗疫與‘十四五’規劃思考”主題論壇成功舉辦,特邀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趙丹丹主講。
海納百川,生源結構傳統與新興領域包容并蓄
伴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們每年對于高質量人才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提到2023級同濟MBA項目對于生源的要求,鐘教授做了深度解讀。
他指出,同濟大學是一所擁有115年歷史的特色高校,在建筑工程、房地產、城市規劃、環境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都有傳統優勢。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形勢及行業發展的變化,同濟MBA項目也吸引了越來越多諸如金融、城市風險管理、計算機IT等領域的學生。目前項目對考生的所屬行業和領域是不設限制的,歡迎各行各業的人才報考。
同時,鐘教授也特別提示,考生要著眼于未來5-10年的個人發展來選擇學校和項目。只有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未來的目標,實現人生規劃。
六大特質,提前面試中備受青睞
我們每一個人都深處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如何揚長避短,迅速適應環境,在提前面試中給考官留下深刻的完美印象,把握住自己的未來,鐘教授指出了考生脫穎而出的六大特質,分別是:對同濟有足夠的了解,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對未來有明確的規劃,具備管理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擁有勇于創新、敢為人先的領袖特質,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腳踏實地的行動力。
除此之外,鐘教授還貼心地為廣大考生送上提前面試小貼士。因疫情原因,同濟MBA項目提前面試目前采取線上形式。考生一定要合理安排時間,提前熟悉自己提交的面試材料,準備好順暢的網絡環境,整理好儀容儀表,積極和考官互動。
院校信息深度解讀
PART/ 02
多元協同,歷久彌新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始建于1956年。同年,同濟大學的經濟與管理類教育啟航發展,成為中國最早開辦此類專業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學院依托學科優勢,統籌多元主體,構建了院企協同、院政協同、學科協同、國際協同、科教協同的五大協同育人模式。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當中,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A+檔,并且入選上海市一類高分學科建設計劃。
2021年,同濟經管學院再獲國際權威認證機構頒發的EQUIS和AACSB最高標準的五年期認證。在教育部公布2019年和2020年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點建設項目的名單當中,經管學院的金融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管理、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和物流管理七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實現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三個一級學科全覆蓋,在全國同類院校當中名列最前茅。
在英國《金融時報》發布的2021年全球管理碩士百強榜當中,經管學院管理學碩士項目再獲殊榮,連續六年穩居全球50名,躋身全球第35位,位列全國第2位。學院聯合德國漢堡物流與企業管理技術大學和美國田納西大學商學院共同開辦的全英文雙學位碩士項目、中德美全球供應鏈管理碩士項目,2021年首次參加QS排名就獲得了全球41名的佳績。在2019年Eduniverial機構發布的全球最佳管理碩士排名中,學院房地產碩士專業位列全球第3,供應鏈與物流項目位列全球第16,位列亞洲第1名。
面向國際,知行合一
同濟MBA項目自1993年開辦至今,已經走過了近30個春秋。鐘教授特別指出,“同濟MBA項目已通過了AACSB、EQUIS兩大國際權威認證以及中國高質量工商管理教育認證CAMEA認證。辦學至今,同濟MBA項目已經向社會輸送了超過一萬名畢業生。在2016年教育部啟動的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同濟MBA項目以獨特的優勢進入了全國A檔。2022年初,同濟全日制MBA項目參評《金融時報》FT的排名,躋身全球第65位,位列中國大陸商學院前五,其中畢業生的薪資增幅達到151%,位居中國大陸地區的第3名。”
同濟MBA項目依托學院國際化辦學的優勢,通過與國際一流大學商學院聯合培養學生,共同開發課程。選用國際通用教材以及國際經典的案例,聘請國際一流的師資,拓展教師和學員的國際視野。MBA項目辦學以來,已經與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西班牙等31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所國際知名商學院建立了合作與交流的關系,平均每年派出百余名學員到這些著名的商學院進行學習和交流。
提到海外學習與交流,鐘教授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我們克服困難,轉換思路,開展線上游學,國際交流的腳步從未停歇。截至目前,在不出國門的情況下組織云游學12場,覆蓋學生及校友7000多人次。圍繞著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熱點問題,我們邀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國際頂級院校的優秀師資,與同學們云端探討與交流,得到了同學們的廣泛好評。”
在訪談最后,鐘教授寄語廣大備考生,“希望同學們合理安排時間,認真備考。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愿明年9月,大家都可以順利考入同濟校園,一起欣賞浪漫櫻花,一起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轉自騰訊教育)
鐘寧樺教授
主題公開課
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同濟MBA以國際化、專業化、實務化的三大特點,為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升培養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份高校智庫力量。在此,同濟MBA特分享鐘寧樺教授《基建效率與地方債務風險》主題公開課,邀您沉浸式感受同濟MBA的學術氛圍與課堂教學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