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級MEM中德雙學位班的王俊,作為華理MEM宣傳大使,在“培養可持續競爭力 為職業發展保駕護航”為主題的2023入學華理MEM首場招生咨詢會暨優選面試講解會上,以“在華理中德MEM的300天”為主題,分享了他在華理MEM中德雙學位班的成長感悟和學習收獲。
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在華理個人成長的經驗分享吧!
王俊,就讀于2021級華東理工大學工程管理碩士(MEM)中德雙學位班,擔任班級組織委員,同時兼任第十三期華理MEM職業導師項目助理。
在本科畢業五年后,他決定備考華理,以213分榮獲華理MEM聯考優秀獎學金,入讀華理中德雙學位MEM。在華理中德MEM的300多天里,他經歷了工科思維與商科思維的摩擦碰撞,成長為更具全球化思維和戰略思想的技術與管理復合型人才。
這一年,在華理不容錯過的風景
2021年6月與華理相遇,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這是王俊在時隔六年重返校園后的第一感受。中德班破冰活動、研究生新生線下見面會等活動讓他有一種重回學生時代的感覺。
七點的上學路上與太陽肩并肩,七點半在課堂上見到精神飽滿的同學們,一起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收獲了革命友誼。在平常的茶余飯后,與志同道合的同學們漫步在環境優美的校園里,聊聊天、打場球,都是與工作截然不同的感受。晚上夜幕降臨,乘著夜色回家,每一天都很充實,收獲滿滿。
授人以漁,風范名師帶你揚帆起航
在入讀華理中德MEM之前,王俊已經畢業6年,從事的是軟件工程師的工作。他說:“我在華理收獲最多的是思考的角度不一樣了,通過經濟學、管理學的知識賦予了我經管思維,覺得收獲很大,這都得益于華理的風范名師們。”隨后王俊以公司財務課為例,展示華理的課程對他的幫助。
首先,教授的個人履歷精彩,咖味十足,教學經驗豐富。其次,課程與“連接商業與科技,培養知行合一的經營管理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緊密掛鉤。王俊說:“在進入華理學習之前,我的思維一直是典型的工程師思維——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通過這門課,我接觸到了融資手段、公司結構優化與企業資本風險控制等知識,學會了通過報表分析企業的經營情況,制定了策略達到增本控本增效的效果,實現了從工程師思維向商科思維的轉化。”
最后,小組討論匯報加教授總結分享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在課上的案例分析的一個基本的路徑是課下以小組為單位通讀上市公司的招股書和財報,結合課上的所學的理論加深理解,利用報表數據縱向分析公司的經營情況,搜索行業數據,橫向比較公司的優劣勢。課上進行演講展示,進一步加深鞏固知識。最后由教授會通過同一案例來進行分享補充,形成知識閉環。整個流程走下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充分掌握知識的效果,收獲頗豐。
職業導師計劃,為你插上夢想的翅膀
職業導師計劃是對華理MEM 全體在讀生開放的,導師團隊是企業高管、獵頭、人力資源的專業人士包括創業成功人士,目的是培養職業意識,更深地了解職業環境,完善職業規劃,提高職業發展技能。在華理兼具理論與實踐的職業導師有 200多位,王俊回憶自己當時選擇職業導師,直呼“挑花了眼”。
王俊還分享了自己跟隨導師去字節跳動參訪的經歷,“當時我們探訪字節跳動的時候,近距離學習了飛書的模式,接觸了互聯網思維。我覺得對自己的思考方式,包括對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幫助,賦能了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他還提到,在疫情期間職業導師也帶來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專題分享“云充電”,幫助學生在這個特殊的時間、在平常工作之余,豐富知識面,增長見識。
依托商學院,培養全球化思維
最后,王俊回答了“為什么會選擇讀MEM”和“為什么會選擇華理MEM”這兩個問題。
他說,讀MEM是因為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最好的投資是自己”,想培養自己的商科思維,而不是只停留在技術層面,希望能擁有從更高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而華理的MEM在商學院下面,能接觸到許多咖位十足的老師,同時在中德的特色課程體系下,培養的不只是管理思維,更多的是全球化的思維。王俊也很慶幸自己選擇了華理中德MEM,真的受益匪淺。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