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密集的香港科學園常給人冰冷嚴謹的印象,但城大EMBA中文校友會這次參訪的科學園,似乎換了一副面孔:精通書法的AI,會算五行的大數據,會背《道德經》的新媒體,會呼吸的3D裝置……融合傳統藝術,冰冷的科技突然有了溫度。
11月26日,香港城市大學EMBA中文校友會香港執委會組織香港科學園參訪活動,近四十名各級校友出席。
科學園新建地標「創科體驗館」是參訪的第一站。
占地370多平米的創科體驗館,涵蓋生物醫藥科技、數據及智慧城市、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四個領域,云集了超過300多個技術元件組合而成的30多項多媒體互動展品,7個體驗展區展示人臉辨識、全景視像、球面投影及觸控透明熒幕等尖端技術,為訪客營造沉浸式體驗。
之后,一席人又前往科學園「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有限公司」。
該公司由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院長管理科學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前院長嚴厚民教授主導,試圖利用金融科技方面的前沿研究,推動金融服務行業發展。
科技如何創造藝術?又將如何革新金融行業?這次參訪或可給大家答案。
01
創科體驗館:科技與藝術的交融
還未踏入創科體驗館,這大門上“香港科學園”五字已有講究——極具特色的中國書法,實為AI所作。
此項藝術裝置由國際新媒體藝術家、設計師張瀚謙打造。他收集王羲之、董其昌、蘇軾、黃山谷、王守仁等書法名家的筆墨風格,輸入至人工智能神經網絡中深度學習,電腦最終創造出此字體。
為向臨池練字的書圣王羲之致敬,這幅作品被命名為《墨池記》;英文名為《No longer write》,提醒眾人在紙筆逐漸被取代的年代亦銘記傳統文化。
幾位同學并列站在門前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門自然開了。
此門亦配有人臉識別功能,即便大家帶上口罩,系統仍能分辨面龐,為其開門。
踏入門內,觀者立刻被濃郁斑斕的色彩籠罩。
五光十色從三面墻壁上,一點點生長出來,纏繞、交織、運動,現場宛若斑駁陸離的異度空間。
這沉浸式裝置名為《如是》,由香港資深多媒體藝術家黃志偉創造。
這位跟郭富城古巨基等多位大咖合作過的策展人,年輕時曾窮困潦倒,連交租的錢也難拿出手。
人生最低谷,他走投無路,求助命理,苦學風水、紫微、斗數、《易經》等中國古典哲學,最終“開悟”,“對命理的信任映射出來的是人的欲望和恐懼。”
在他看來,命理與大數據、演算法頗為相似,“人們不懂得其運作規律,卻對其預言結果深信不疑”。他將算法和八字結合起來,創造出作品《如是》。
參觀者在電腦輸入出生年月日時,《如是》的運算程式便會展現五行對應顏色,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白綠黃藍紅,一副獨一無二的生辰之畫顯示在數字墻之上。
傳統命理認為我命由天不由我,黃志偉恰恰想通過《如是》打破命數。
在他看來,命理沒有好壞,人人獨一無二,各自發揮所長,就能共同創造。
往前走,一座黑白條行橋上,無數個點、橫、豎、撇、捺交錯,碰撞出一個個漢字。
奇特之處在于,這些漢字全取自《道德經》。
這幅名為《道生一》的新媒體作品,由香港理工大學教授、著名新媒體藝術家洪強創作。
他試圖用一筆一畫衍生出萬千漢字的概念,表達《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論。
進入生物科技展區,所有人頓時安靜,屏氣聆聽這兩座在黑夜閃光的裝置,輕微的呼吸聲。
人體的脊椎、心臟、手等不同部分被雕刻在玻璃之中,形成這座《Inner Vision》;藝術家李天倫將他和其夫人的呼吸聲澆灌其中,象征生命生生不息;至于那束從頂部灑下的微光,則是生命科學技術于人類的意義——希望。
中國古人畫山水以贊美自然偉大,4K影像現代山水畫《夜游記》則試圖引發人們批判思考當下生活。
“山水”于今,是以城市為前提。香港與上海共生在同一幅畫上,汽車穿行在峰巒迭嶂中,煙波渺渺象征霧霾彌漫,一副反烏托邦城市圖景躍然紙上。
畫作者楊泳梁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如今常駐上海和紐約。作為城市飛速發展的見證者,他希望通過此幅圖景引發改良城市生活。
建筑體上數字不斷變動,代表股票數據起起落落;
建筑體形似數學中的無窮符號,代表金融市場的生生不息。
《無限之零》的創作者黃宏達,曾是《長江七號》、《蘇乞兒》、《讓子彈飛》等知名電影的視覺指導。《無限之零》里,他首次利用雕塑藝術,表達自身對于金融科技的理解。
三大機器人舉起變幻著三件顯示屏;顯示屏上,一只小黃鴨飄蕩海浪之中。
“那只小黃鴨代表著香港人艱苦奮斗、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千千萬萬創業者的縮影”,面對當天最后一件藝術品、融合人工智能與影像技術的《浪》,工作人員溫情說道,“只有經歷過驚濤駭浪的沉浮,才能更深感悟成功帶來的喜悅。”
02
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科技與金融的碰撞
“有請各位精英們看看我這個商業模式可不可行?” 嚴厚民教授和前來參訪的EMBA同學開起了玩笑。
嚴厚民教授是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院長管理科學系講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前院長,也是最受EMBA同學歡迎的老師之一。
今年三月,他領銜主導的「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有限公司」(英文:Laboratory for AI-Powered Financial Technologies Limited,以下簡稱AIFT)在香港注冊成立,也是此次「走訪香港科學園」活動的第二站。
頂尖級教授在香港科學園創起了業, 這家公司有哪些不一般?
AIFT以哥倫比亞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這兩所世界知名大學的學術成果為依據,進行有關金融科技的開創性研究,試圖為亞太地區的金融服務行業提供變革性解決方案。依托兩所名校師資資源,公司核心研發團隊吸納大量哥倫比亞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的一流教授。
圍繞「AI驅動的金融服務」、 「AI驅動的金融技術」、「金融市場環境的社會媒體分析」三大戰略方向,公司現有大大小小19個研究項目。
「AI驅動的金融服務」試圖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驅動等新技術,推進零售貸款、生產和供應鏈金融、資本市場、和金融監管等領域的可商業化研究;
「AI驅動的金融技術」致力于培育具有潛力的金融商業技術,比如數據驅動的財富管理、基于區塊鏈的金融應用數據共享平臺等等;
「金融市場環境的社會媒體分析」則基于社交媒體數據,了解預測金融市場環境。
當下大大小小金融科技公司不少,AIFT如何找到自身市場定位?
嚴厚民教授提到,在一份最新出爐的《麥肯錫2021年夏季金融科技報告》中,“金融科技”被分為四類:
第一類,“互聯網巨頭(finTechs)”,比如蘋果、騰訊、螞蟻金服等大型科技公司生態系統的金融板塊。
第二類,“大象起舞(Fintechs)”,比如富國銀行集團、中國平安、高盛等傳統金融機構自我創新,擁抱新技術。
第三類,“技術供應商(fintechs)”,意指向金融機構銷售基礎設施、為其賦能的新技術公司,比如,全球性金融科技公司FNZ,“世界上第一個現代發卡平臺”Marqeta。
第四類,“顛覆者(FinTechs)”,則是以新技術和新模式提供金融服務的初創公司,比如,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的SoFi,開發個人貸款市場模式的先行者LendingClub,供用戶開通“國際銀行帳戶”的Transferwise。
AIFT規模不大、技術主導,與“顛覆者”最為契合。
如今金融科技行業還有哪些技術可作為商業切口?哪些技術將對未來金融業做出影響?哪些技術又最具前景?
在翻完這三大章節、40余篇文章的麥肯錫報告后,AIFT找到了答案:自動因子發現的機器學習將產生顛覆性影響;知識圖譜與圖計算將發揮更大作用;基于隱私保護的增強分析等應用將越來越廣泛;供應鏈金融領域長期看價值潛力較大。
這些技術都將成為AIFT的業務輻射區。
嚴厚民教授也與同學們分享了AIFT實際研究應用案例。
比如對中國人民幣債券的分析。
在岸債券的國內評級高度偏向AAA/AA。數據顯示,2020年的債券違約金額中,高等級發債主體占了82%。中債資信統計顯示,國內評級機構等級中樞集中在AA+附近,AA及以上企業數量占比接近90%,AAA主體占到20%。相比之下,美國、日本等發達債券市場AAA級別企業占比不超過5%。
這就意味著,債券評級并不能完全體現債券風險。
AIFT超越傳統估值方法,采用機器學習算法對債券進行重新評估,開發獨立評值系統,供客戶準確預測信用惡化。
再比如,AIFT在供應鏈金融的創新。
數據顯示,中國商戶在全球亞馬遜上貢獻了領先份額,超過75%的亞馬遜核心市場(美、英、德、日)的商家。通過利用多樣豐富的數據,AIFT試圖為商家構建有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跨境新供應鏈系統,從而提高效率與盈利。
“從想法到創新,從合作到商業化,從研究到現實,AIFT希望匯集最優秀的人才,利用現代金融理論的應用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力量,創造一個令人興奮的金融科技未來”,嚴厚民教授說道。
香港城大EMBA中文2022年招生即將啟動!
掃描二維碼了解詳情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