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2021級MBA形象(招生)大使
有人曾問我這個問題,為什么考研?其實,從大一進校,我就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考研。也許是為了彌補高考的遺憾,也許是不甘心人生就這樣了的現狀,考研是我從未懷疑過的決定。今年六月,收到北理研究生通知書的那天,除了激動還有更多的是自我滿足,備考的畫面在我腦海里浮現,特別是一邊工作一邊備考的那段時間,身心俱疲,但是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即將到來的金秋,我將步入北理校園,開啟自己人生新的學習篇章,在這里分享我的備考故事與經驗,期待明年與你相遇。
開啟新篇章
做當下最好的選擇
備考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個目標,首先擇校這個難題擺在面前,我大學的專業是理工科,目前在互聯網行業從業,繼續深造也想延續理工科實事求是的優秀作風,希望通過在北理的學習和研究能夠幫助我在技術經濟和管理領域有更扎實的知識體系,同時我也能將互聯網行業的實戰信息帶給學校。最終我堅定地選擇北理,今年考不上,明年再來一次,明年不行就后年,總有一天我會讀上北理研究生的!堅定這個目標,相信自己的選擇,不浪費光陰,一路向前。
“恒”“靜”“信”
考試這件事,拼的是硬實力,講的是技術戰。想要在考試中取得成功,必須要建立自身的優勢和能力,而這個建立的過程,總結起來三個字——“恒”“靜”“信”。
一是“恒”,即便你可能擁有很好的基本功,還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堅持下去。尤其是英語,詞匯的重要性超過一切,就像我們經常聽得那句話,任何技巧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是浮云,每日堅持背30-50個單詞,至少要保持4個月左右的連續性。再者就是綜合科目,數學的公式和基本運用、形式和非形式邏輯的類型判斷和關鍵詞、論證有效性分析的邏輯錯誤類型和論證方法、論說文的文體結構等等一定要牢記于心。
二是“靜”,給自己找一個靜的環境也很重要,下班后的單位和11點后的家庭,都會潛移默化地提升著你的學習效率。
三是“信”,信心是戰勝困難的利刃。必須要擁有一個初學者的態度,沉下心來接受這些你曾經“嚼過的饃”,系統性地把知識給串聯起來,這樣才能將你的信心一點一滴地建立起來。
去年冬天,我是自己的英雄
北京的冬天格外的冷,最后的考研時間是在12月,我印象深刻,那天我穿了很厚很厚的雪地靴,可是還是很凍腳,但是在考完試結束后,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像是披荊斬棘的戰士,搭上地鐵回家的路上想了想我為考研著著實實地拋灑了汗水,大概也沒什么遺憾了。
考研讓我收獲的不僅是專業知識,正如楊絳先生所說,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渴望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