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暨研究會理事會于2021年10月16日至17日在深圳大學(麗湖校區)召開。大會由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主辦,深圳大學承辦,《科學學研究》《科研管理》《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和《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編輯部協辦,以“面向自立自強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為主題,探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建設自立自強國家創新體系的挑戰、機遇及路徑,從戰略、政策、管理三個層次,交流前沿學術思想,提出應對新形勢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舉措,為推進國家“十四五”及中長期發展規劃貢獻智慧。大會吸引了來自各高校、科研院所、產業界的近六百多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
16日上午8點50分,大會正式開始,深圳大學副校長汪永成作為開幕式主持人,向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以及所有與會的專家學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清泉以視頻的方式為大會開幕式致歡迎詞。李清泉書記表示,在深圳啟動“十四五”規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關鍵之年,舉行本次學術年會是非常及時、非常有意義的,期待各位專家、學者為深圳的“雙區”驅動戰略把脈問路,同時也希望得到與會專家學者對深圳大學如何推動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的悉心指導,進一步加強深圳大學與各兄弟高校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
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清泉致歡迎詞
開幕式主持人 深圳大學副校長汪永成
近六百多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
參會人員認真聆聽講座
隨后,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名譽理事長方新為本次大會致開幕詞。方理事長表示,當前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智庫工作,更加關注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領域的學者及其研究成果,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及時抓住發展機遇,強化問題導向,注重科學方法,堅持學以致用,不斷取得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而深圳作為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走向實踐的大舞臺,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夠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將深圳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的創新高地以及相關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問題。最后,她對深圳大學管理學院在疫情期間克服種種困難,精心籌辦本次大會表示衷心感謝,并對支持大會的三個深大校友企業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廣東駿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益力礦泉水集團有限公司表示衷心感謝。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名譽理事長方新致開幕詞
開幕式結束后,本次大會由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薛瀾主持了頒獎儀式,對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領域杰出研究人員進行表彰,頒發了多個獎項。其中,李新男、張士運二人獲得了杰出貢獻學者獎,孫玉濤、張琳、李欣三人獲得了優秀青年學者獎,李新男、梁立明、蔣慧工三人被授予了終身榮譽會員證書。
終身榮譽會員頒獎現場
為期兩天的學術年會期間,共有十位專家學者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背景,從戰略、政策、管理三個層面作了精彩的報告。其中,首日報告由深圳大學管理學院李麗院長和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李光共同主持,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院長穆榮平教授以《強化城市創新引擎功能,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為題進行報告,他指出,城市的創新引擎功能對于中國未來到2035年成為中等發達國家至關重要,創新目標和發展目標的高度耦合是未來政策設計的主要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科學價值、技術價值創造功能區為“弓”,以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創造功能區為“箭”,以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價值融合創造功能區為支點,形成“弓箭型區域創新發展”的功能布局。城市創新發展落腳點在企業里,要構建企業為核心、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的都市圈創新體系,更多的從利益共同體各方以及長遠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將“互惠共贏”作為基本理念,從而實現共同發展。
李麗院長主持大會報告
李光副理事長主持大會報告
穆榮平教授做大會報告
★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胡志堅院長以《可持續發展下科技范式悖論》為題做報告指出,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要如何控制九條邊界不邁入危險的區域,不突破臨界線,未來如果要完成人類文明的延續,應該尋找低熵增過程來替代今天的高熵增過程。同時,胡院長提出,西歐古代和中世紀相比而言維持著低熵增文明,卻為何在近代率先踏上了高熵增的不歸路是一個值得研究且需要回答的問題。
胡志堅院長做大會報告
原深圳市副市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成員唐杰在題為《轉型與創新增長的公共政策思考》的報告中指出,創新轉型和發展階段有關,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結構和產業結構,制度水平對于創新轉型的包容過程變成了發展階段的問題,所以發展階段作為一個制度性要素實際展現了一個不同要素組合的過程,未來需要研究規劃創新政策,如何在科學產業化、產業科學化當中給予創新更多的激勵,更多的政策支持,走向創新產業的發展。
唐杰教授做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軍事科學院首席專家游光榮作了題為《完善國家戰略體系,提高國家戰略能力》的報告,對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據此對我國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建設提出了六個建議。他強調,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是新時代的重大戰略命題,國家戰略能力本質上是一個國家的基本能力和底線能力,其要義是戰略力量和戰略目標的匹配,核心是全局、全域的資源利用能力。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指明了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最終狀態,因此,必須通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來加強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一體化。
游光榮研究員做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吳建南在題為《此“海”非彼“海”:數字時代對“科層制”的反思》的報告中以海爾的“人單合一”和上海的“一網通辦”為例,說明新的技術正在不斷的影響社會發展,影響組織形態,致使技術使用和制度產生相應的變化,原來多個部門集中之后,特別是在區、市層面建立大數據之后,傳統的“科層制”在前臺與人民群眾直接打交道的界面形成了“一門進、一門出”的結構,面向公眾需求導向的政府正在建立,創造更高的公共價值、更高的人民滿意度、更高績效的公共服務供給成為了政府的追求。
吳建南教授做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吉林大學創新創業研究院院長蔡莉教授在題為《創新驅動創業何以持續--基于能力視角》中,以意音通、八維通,小米、三一集團等企業為例,從能力視角解讀創新驅動創業何以能夠持續的內在邏輯,指出企業多主體互相賦能所帶來的是系統能力的提升,并解釋這一提升的邏輯,即從個體到組織再到系統。創新能夠改變創業者或組織的認知,進而通過組織間資源聚集、學習互動打造共生平臺,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多個主體的創造力,通過機會和資源的橫縱互動帶來多主體的相互賦能以提升系統協同能力從而形成主體間的良性互動,使得創新驅動創業得以持續。
蔡莉教授做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監事長、無錫太湖學院執行校長李廉水教授在《新型研發機構治理創新態勢分析》的報告中,從投資主體、管理機制、組織架構、運行機制四個角度對新型研發機構治理現狀作出分析,并對國外典型新型研發機構形態進行闡述。從中外對比中指出我國新型研發機構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但國家戰略力量、區域主導力量并沒有明顯層級區分,怎樣激勵市場主體行動是重要問題。第一,需要解決其合法性問題;第二,需重點建立戰略層級新型研發機構,通過簡政放權、資金籌集使用,薪酬發放及考核指標的調整,促使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向好向快發展,擔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使命,成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主力軍。
李廉水教授做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特聘教授李垣以《企業如何有效整合自身和供應鏈網絡能力提升運營韌性》為題的報告中,指出疫情背景下,提升企業運營韌性的重要性。他強調,運營韌性是組織韌性的重要部分,并從組織韌性兩大特點,即組織穩定和組織柔性出發,以英特爾、TCL等企業為例,探討企業不同實踐帶來的不同效果。并且,以Matching theory理論為指導,結合空間的緯度(內部和外部)及韌性本身屬性特征緯度(穩定性和柔性),探討四要素結合后形成的四個組合的優劣。
李垣教授做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勁教授以《共同富裕視野下的科技創新》為題的報告中強調,共同富裕的源泉在創新,共同富裕核心動力就是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創新與長富的相互聯動,實現科技創新、資本積累、經濟增長和財富實現的良性循環。他指出,新數字化時代,重視商業利益,忽視了公共利息,強調了是個體主義不利創新的熊彼特范式要走向后熊彼特范式,即用戶主導的創新,開放創新和打造創新生態系統。因此,在我國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激發全體人民參與創新活動、分享創新經驗、共享創新成果,應該是我國社會主義科技創新非常重要的特征。
陳勁教授做大會報告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江教授在《平臺經濟的反壟斷與治理》的報告中,提出當今時代關于平臺機構發展的新態勢。由于組織的變革、產業的變革、結構和關系的變革,需要產業創新生態的變革,產業創新范式的變革。研究以滴滴、美團、騰訊、阿里等互聯網頭部企業為例,說明在當下競爭格局下如何讓生存者能夠繼續生存,大量的互補者能夠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可見,頭部企業映射出了當下平臺反壟斷與治理的挑戰。為此,報告指出要維護生態系統發展,以“規范”代替“分拆”、相信并引導平臺的轉型,發揮公地的治理功能,并加強數據的監管,要讓平臺經濟走向健康發展。
魏江教授做大會報告
此外,高校專家學者孫冬柏、張士運、樊春良、劉云和騰訊副總裁王巨宏等五位嘉賓就“面向自立自強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發表了精彩見解。李哲、孫玉濤、鄭剛、陳衍泰、謝學梅、張琳、毛昊、李欣八位大會優秀代表以“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熱點與前沿”為主題發表言論。
大會高端對話
除主會場報告外,本次學術年會共設立了29個分論壇,就相關主題進行討論交流,如“公共政策視域中的科技自立自強”、“數字化經濟背景下的中國企業創新與產業政策”、“技術預見的方法與實踐”、“知識產權與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與碳中和”、“人才政策與管理創新”、“加強企業創新,助推自立自強創新體系建設”、“科技項目與智慧應急管理”、“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新時期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技評價的破與立”、“科技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建設獨立自主科技創新體系的歷史經驗”、“服務國家發展需求的信息計量與科技評價創新”等等。
★
17日下午,大會舉行了優秀論文的頒獎儀式。承辦方深圳大學管理學院何軍書記就閉幕式進行精彩致辭,并對承辦方深大管理學院對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穆榮平理事長就大會作出總結,表示第十八屆會議將會于浙江大學舉辦,希望與各位學者共聚西湖。至此,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會在深圳大學取得圓滿成功。
優秀論文的頒獎儀式
何軍書記做承辦方總結致辭
穆榮平理事長做大會總結致辭
參會人員合影留念
18日上午,深圳大學管理學院組織大會嘉賓共150人對騰訊科技、中興通訊、前海管理局、邁瑞醫療及優必選五家深圳知名高科技優秀企業進行參訪,每家企業參訪人數達30人。借此契機,各位嘉賓得以深入深圳高科技公司,親身感受與把握深圳高科技的帶來的強大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