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北大學子都應具備家國情懷,創業者更要從一言一行出發,把企業辦好,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解決人民就業,創造稅收,帶領團隊與合作伙伴共同成長。這是每一個北大MBAer的責任。”
做好本職工作,回報社會,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體諒。正如電視劇《覺醒年代》中辜鴻銘先生說的那樣,中國人骨子里的溫良讓我們從心底就蘊含了那種熱血善良的品質。
步履匆匆穿梭于貧困區,第一時間投身于全民抗疫隊伍,默默付出,籌備晚會,做好后勤保障,他是給人足夠安全感的同學,也是以身作則的創業者。在“學生”和“創業者”兩個身份上,何垚很好地詮釋了一名北大學子該有的樣子。
走進北大匯豐,發現北大MBAer。本期“PHBS MBAer FM2021”邀請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2021屆MBA畢業生何垚,聊一聊他的創業、求學故事。
在PHBS鏡湖說的活動中,何垚曾這樣說過:人生不能太安逸,安逸就意味著時間的荒廢,我們都應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圖源:公眾號 PHBS鏡湖說
何垚以十分投入的狀態對待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瞬間。
2015年,移動互聯網甚囂塵上,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何垚帶著突破瓶頸、全面提升的憧憬,一頭扎進創業大軍。
“我希望做一家大規模企業,實現經濟盈利,通過創業幫助團隊成長,也希望自己最終可以獲得成功。”
愿景很美好,但創業并非一件簡單的事,它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
創業伊始,何垚與朋友碰撞出一個想法:嘗試做一個以導師為核心、連接學生和企業的科研合作平臺;2017年,公司做出方向性改變,開始做企業軟件,主要產品是銷售管理系統,客戶集中在中小型企業;2020年初,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客戶的銷售業績不盡如人意,相應的企業信息化投入進行縮減,導致何垚的公司業績開始大幅下滑。
挑戰與機遇并存,何垚選擇以積極的心態擁抱未來。他講到,在當前情況下,跨境電商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海外的電商滲透率相比于中國較低,這預示跨境電商有著相當大的增量空間,同時,MBA所學的各種模型也說明了跨境電商在未來還會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因此,中國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大優勢。
目前,何垚公司定位在貿易商,從長期來看,他們已在供應鏈、產品、運營與渠道等關鍵點上做長期投入和積累的準備。
2018年前,何垚的公司進行多次方向性的改變,其公司團隊人員流動大,大大影響著公司的長遠發展。為了掌握解決這些現實問題的的方法論,何垚產生就讀MBA的想法。
“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清北夢,我也不例外”,何垚微笑地回答。北大匯豐MBA項目的開設地點、教學口碑、校友活躍度等各方面因素深深吸引著他,就連他身邊的好友也稱贊叫好,支持他選擇北大匯豐MBA。
“在北大匯豐的兩年學習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激勵自我”,何垚回答。兩年里,何垚遇到許多優秀的同學,讀了上百本書,參加聯合會、螢火蟲計劃、鏡湖說、專題研討、年報研討等,對各大晚會進行后勤保障,他在激勵自我的道路上充實自我,豐滿自己。何垚極享受這兩年的求學之旅。
他也表示,在激勵自我的路上,自己十分快樂。“通過年報研討活動,我在閱讀與分析財報方面更加自如;通過鏡湖說,我有了一次最短時間了解行業全盤信息的機會;通過專題研討活動,我分享了自己的創業心得和感悟”,他的快樂來源于學習本身,也來源于自身的提升,這也符合何垚當初對北大匯豐MBA的期望。
提到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一次課程,何垚講起了樊剛老師的《發展經濟學》。“樊剛老師講到,我們80后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而成長,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大多通過個人的角度體會到生活在變好。樊剛老師向我們講授了當時所出臺的政策,政策出臺的原因、具體的做法以及產生的效果等,將中國改革開放的變遷歷程非常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現在,從事跨境電商的他,已經可以從容地利用MBA訓練的思維方式處理行業信息的搜集、分析等工作。
點點光亮,卻是耀眼。這是對北大匯豐螢火蟲計劃簡單的詮釋,也是北大匯豐學子該有的擔當。
在入學北大匯豐后,何垚加入螢火蟲計劃,并成為活動的負責人。
何垚介紹,螢火蟲計劃是北大匯豐MBA校友會發起的一項愛心公益活動,凝聚校友們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力量,為貧困村小學捐助愛心圖書館,讓山區的留守兒童通過書本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通過知識去實現夢想。螢火蟲計劃除了前期的捐錢捐物,同時給予學生們心理上的關懷。
“近幾年,國家扶貧力度大,精準扶貧到位,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基層教育方面投入廣,大部分家庭條件好的孩子都被送到鎮上讀書,但仍有部分家庭無法承擔鎮上學校費用。所以2013級金鹿學姐開設的螢火蟲計劃,除捐錢、捐書外,還組織北大匯豐的老師、同學帶著自己的孩子去跟當地的小朋友一起玩,給他們上素質教育課程,幫助他們開拓眼界。”
2020年年初,疫情肆虐,原本打算看望這些孩子的何垚不得不暫停計劃。2020年5月,當地學校開學,駐點老師反饋缺少部分防疫物資。何垚與同學們快馬加鞭向當地捐贈了體溫槍、口罩、洗手液、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前不久當地駐點老師反饋,今年下半年當地可能就沒有學生了。“一方面是當地規定從三年級開始所有學生一定要去鎮上的小學上學;另一方面,國家的精準扶貧計劃達到一定效果”。何垚感嘆,這是好事!
除了螢火蟲計劃,何垚一直以來都在堅持做公益,回報社會。
這也許與他的個人經歷有關。2006年,何垚大學畢業后,跌入人生低谷,在自己的努力以及朋友的鼓勵和支持下,他才得以走出那段陰霾的時光。
正因為自己歷經困境,何垚的同理心與共情才會更加濃烈。“希望通過自己的一點力量,拉出每一個深陷泥潭的人”,這個信念一直支撐著何垚堅持公益。
2008年6月,何垚來到深圳,加入深圳義工聯,從事助殘工作;2009年,他的收入有所增加,便拿出一部分資助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作為湖北老鄉,何垚還積極響應深圳市義工聯與湖北荊門當地義工的聯合號召,參與到相關工作中。
到現在,何垚依然堅持資助貧困學生。以三年為周期,截止目前,何垚已資助6位同學成功完成高中學業。
企業之所以要履行社會責任,是因為它享受了制度紅利,比如允許開辦企業、組織生產要素、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通過這個過程賺取利潤。企業在享受制度紅利的前提下,有余力的時候應該以各種方式踐行社會責任,就是負擔對消費者、社區、環境的責任,而且要關注員工,包括利益相關者個人的權利和福利,以及社區的福利和慈善。“企業的社會責任,往大了說就是為我們人類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做貢獻”。
詩酒芳華,來日可期。在何垚身上我們看到了作為北大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詮釋了北大人應有的家國情懷,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社會,踐行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