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云講堂
專家賦能系列直播
——碳中和背景下資源型經濟的“破繭成蝶”之路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熱點議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能源領域即將迎來一場根本性變革,資源型地區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當務之急。
6月25日(周五)晚20:00,【商院云講堂】專家賦能系列直播準時上線!本期以“碳中和背景下資源型經濟的‘破繭成蝶’之路”為主題,邀請到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環境經濟研究》副主編邵帥為大家分享他的精彩觀點,直播由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余亞東主持。
本期直播有哪些精彩內容?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PART 01
我國資源型地區
經濟增長逐漸衰落的原因
理論上講,豐裕的自然資源稟賦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但是在現實中并非普遍如此,一些工業化起步較早的國家和地區隨著資源紅利逐漸消失以及能源、資源價格波動等因素,逐漸產生了 “資源詛咒”現象——比那些資源稀缺國家的經濟增長更緩慢。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1.價格波動效應:自然資源品的價格波動,會導致整個宏觀經濟的產業隨之波動;2.擠出效應: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高,就會容易擠出如人力資本、技術創新、FDI等一些對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的因素;3.荷蘭病效應:因資源紅利,從而放緩了對制造業發展要素積累的過程,使得制造業部門受到負向沖擊;4.制度弱化效應:資源紅利分配過程容易產生尋租行為,從而造成制度環境欠佳,難以為長期經濟增長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PART 02
碳中和背景下
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新挑戰
在我們把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引入了“十一五”規劃之后,各地紛紛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將節能減排的目標以及綠色發展的思想引入地方經濟建設之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資源型地區發展不但要關注經濟增長,還要關注資源型地區生態環境的治理。與此同時,產業集群如何綠色轉型?產業轉移過程如何避免強化地區高碳發展路徑?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的“雙損”效應如何避免?都是我國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新難點、新挑戰。
PART 03
資源型地區問題的關鍵癥結
在面臨全新發展壓力的情況下,資源型地區存在綠色轉型升級困難或障礙,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 碳排放績效低下:從相關研究的測算結果來看,資源型地區存在碳排放強度偏高、碳排放績效低下的現象,這是桎梏資源型地區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主要的癥結所在;2. 綠色技術進步緩慢:綠色技術進步是實現碳中和目標與節能減排目標的一個根本途徑,資源型產業本身存在技術創新含量不高、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3.產業結構升級受阻:本應退出市場,但受到地方政府財政扶持的“僵尸企業”等問題在資源型地區較為突出,對長期經濟發展而言,這是一種低效的資源配置狀態,不利于產業結構升級;4. 節能減排動力不足:我國很多資源型地區的資源成本相對比較低,加之存在政府補貼,從價格信號的角度來講,資源型地區存在著市場失靈的問題,使得節能減排升級動力不足。
PART 04
資源型地區
如何實現低碳的轉型發展
資源型地區要想“破繭成蝶”,就要做到有破有立,著重在以下這幾個方面持續發力:1. 破除單純依賴資源型產業的觀念:資源型地區應充分轉變思想、轉變認識,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的減排路徑、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路徑和技術扶持路徑,有效地推動全社會方方面面的轉型升級;2. 調整產業布局:資源型地區一定要盡早進行產業布局,積極推動產業的升級改造,根據自己的地理優勢,結合自身的發展特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3. 調整能源結構:資源型地區包括很多能源型地區,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的可再生資源去進行能源結構調整,多運用一些數字智能技術向綠色化方向去轉型,改善能源效率,優化能源結構;4. 發展綠色金融:目前綠色金融發展已經納入國家戰略布局層面,能效提高與研發效率的改善都需要資金的支持,進而推動資源型地區的產業升級轉型,擺脫傳統發展模式的桎梏。5.結合宏觀戰略、完善配套制度:無論是碳交易,還是未來可能實施出臺的碳稅政策,資源型地區都需要結合國家宏觀戰略、宏觀政策,完善自己的配套制度,積極參與到節能減排體系建設中來。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