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Houser教授于1989年獲得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數學和數學經濟學的本科學位,于1998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他目前擔任諾貝爾獎獲得者弗農·史密斯(Vernon Smith)創建的經濟科學跨學科中心(ICES)主任,長期致力于實驗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的最新前沿研究,在經濟學、金融、政治學、心理學和通識科學等領域發表100多篇文章。
Daniel Houser教授在本次講座中探討了商務飲酒對商務合作的影響及機制。他指出商業飲酒在東亞地區非常流行,甚至成為一種商業文化與社會規范,許多人即使不耐受酒精,在商業宴會中拒絕飲酒仍然會面臨巨大的社會壓力。借助于“酒精近視”理論、“內疚厭惡”理論及其它相關文獻,Daniel Houser教授推出了“帶酒精近視的內疚厭惡模型”(Guilt Aversion with Alcohol Myopia, GAAM),通過搭建帶有溝通交流的兩人兩階段囚徒困境博弈模型(a PD Game with Pre-Play communication),計算清醒均衡、雙方醉酒均衡、單方醉酒均衡,進而形成關于飲酒是否影響人們給出承諾與信守承諾、這些行為是否在不同性別、醉酒與清醒間有所不同等預測。接著,通過巧妙地實施實驗室實地實驗來檢驗相關假說。該研究在大學附近的酒吧和燒烤餐廳招募240名被試者進行兩階段決策,首先讓被試者通過溝通(cheap-talk)做出是否合作的承諾,其次觀察他們在博弈實驗中是否做出合作行為。在結果分析中使用酒精耐受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回歸排除樣本選擇偏差。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結果符合模型預測,醉酒的男性比清醒時更容易做出承諾,但是信守承諾的比率不受清醒或者醉酒行為的影響,醉酒的男性與任何其他組別相比更容易做出承諾并信守;醉酒不會影響女性的交流行為;總體的信守承諾比率并不因性別或醉酒程度而出現差異。以上發現與“帶酒精近視的內疚厭惡模型”(GAAM)的預測基本一致。
隨后,莫納什大學肖爾特教授、清華大學鄭捷副教授分別進行了點評。肖爾特教授認為,Houser教授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結合博弈理論模型和實驗室實地實驗,檢驗與解釋了飲酒如何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決策。該研究發現飲酒在影響人的承諾行為上具有性別異質性。肖爾特教授提出,飲酒在實驗中對行為的影響可以有至少兩種內在機制:機制一是飲酒使得人們不能預期到違背承諾的內疚感從而更有可能做出承諾、進而影響合作,機制二則是飲酒促進合作而這種合作傾向使得人們更有可能做出承諾。 Houser教授的研究數據很好地支持了機制一,同時推翻了機制二。在進一步加深對機制一的理解上,可以考慮其它內疚厭惡理論,例如人們有信守承諾的偏好,因而厭惡由背諾導致的內疚感。此外,還可以對飲酒對交流溝通的過程影響做進一步的研究。
鄭捷副教授認為Houser教授給出了一個有趣而獨特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研究了飲酒對做出承諾和遵守承諾的影響。理論部分可通過加入決策階段分析與調整均衡選擇標準而進一步完善。實驗的設計非常巧妙,使得研究者能在真實環境中有效地對喝酒的人進行實驗室實地實驗。實驗后的結果分析十分嚴謹,在已有個體層面分析的基礎上可通過考慮開展博弈層面的分析而使得結果更具有完整度和說服力。鄭捷副教授進一步指出,該研究可以啟發更多的思考,例如,承諾如何在商務飲酒方面發揮作用,商務飲酒促進經濟效率的條件是什么,飲酒中溝通是否影響清醒后做出的決策等等。
在本次講座中,行為經濟學領域專家Daniel Houser教授聚焦“商務飲酒與商務合作”這一主題,探討了如何利用行為經濟學的理論框架與實驗設計揭示飲酒是否影響人們做出并信守承諾等問題,在系統深入地剖析問題的同時,又能深入淺出地引導聽眾得出結論,令參會者受益匪淺。兩位特邀點評人肖爾特教授、鄭捷副教授則在總結這一前沿研究的內容與貢獻之后,分別給出可進一步澄清與改進的研究點及相關思路,為參會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層面與維度。與會嘉賓與參會人也在“問題與回答”環節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嚴謹的最新研究、精準的同行點評、多維的參會互動,很好地為參加本次講座的全部人員提供了彼此學習與共同受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