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五載滄桑砥礪,一路風流競現
一百二十五年風雨兼程,培育桃李滿園
4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學
建校125周年校慶日活動啟動儀式
在閔行校區霍英東體育中心隆重舉行
全球交大人通過在線直播云端相聚
共祝交大125歲生日快樂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發表講話;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作精彩演講;上海交通大學校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發來賀辭;校友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學長深情勉勵學子;學生代表譜寫燦爛大學篇章;杰出校友獎、校長獎褒獎卓越交大人……
黨委書記楊振斌發表講話:圖強、改革、人才
楊振斌圍繞“圖強、改革、人才”發表講話,他指出,今年既是交大建校125周年,也是“交通大學”命名100周年。交通大學“因圖強而生”,不僅體現在建校之初儲才興邦、救國圖強之信念,也體現在一代代交大人艱苦奮斗、報國圖強之壯舉,還體現在新時代的交大人堅守使命、創新圖強之擔當。面向未來,國家及學校發展面臨的環境都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既不能因為有所成就而放松懈怠,更不能因為形勢復雜而慢步緩行;既要為取得的成績而自豪,對光明的未來充滿自信,又要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接續奮斗、不懈奮斗的干勁。
交大將堅持與日俱進,實事求是促改革,以改革提升創新能力、激發辦學活力、凝聚發展合力,打造人人參與到改革、人人受益于改革的制度體系,凝聚起最大的共識,團結起更大的力量,讓每一個交大人都成為交大改革航船的同行者、奮楫者。注重以人為本,堅持深化人才強校主戰略、推進育人為本戰略,吐哺握發聚人才。以求賢若渴的精神,加大力度引育各類人才,構建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制度體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支撐與服務,不斷提升每個人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讓優秀人才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學生,讓“學在交大、育人神圣”成為更加自覺的行動。
校長林忠欽院士主題演講:思源致遠,再攀高峰
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作“思源致遠,再攀高峰”主題講演。林忠欽表示,近年來,在社會各界和全球交大人的關心支持下,上海交大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已穩居國內一流高校前列,逐步躋身全球高校百強。人才培養成效不斷深化,堅持弘揚“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的辦學傳統和“學在交大”辦學風尚。師資隊伍水平穩步提高,正在成為“遠者望風而慕,進者悅而盡才”的人才高地。科研創新貢獻日益彰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斷提升。開放辦學成效凸顯,凝聚校內外合力支撐學校快速發展。國內外聲譽更加顯著,各界校友事業發展捷報頻傳。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學校勝利召開第十一次黨代會,全面總結了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與經驗,客觀分析了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面臨的機遇挑戰,明確了面向二〇三五年、二〇五〇年“兩個十五年”的奮斗愿景,提出了加快構建“綜合性、創新型、國際化”的辦學新格局,為學校在新時代開啟新征程舉旗定向。
立足新時代,交大將堅持以興邦為任、以育人為本、以創新為魂,勇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培養第一等人才”,把創新型大學建設作為新時代學校發展的戰略基點,圍繞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奮斗目標,與全體交大人攜手并肩、再創輝煌!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發來賀辭:崢嶸歲月,與日俱進
上海交通大學校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院士發來視頻祝賀。陳竺向交大致以熱烈的祝賀,向全體師生、醫務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致以誠摯的問候。他指出,跨越三個世紀的上海交大,在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歷史進程中留下深刻印記,書寫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濃墨重彩的一筆。交大秉承“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的優良辦學傳統,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杰出的治國英才、科學大師、實業巨子和文化精英。一代代交大人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在23名“兩彈一星”元勛中有6位是交大校友,33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有4位是交大校友,讓我們引以為豪。一批又一批交大人奮斗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人類事業的各個領域,或興業安邦、或經世濟民、或格物致知、或博極醫源、或桃李滿園……都生動踐行著“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精神!
陳竺衷心祝愿交大以125周年生日為新的起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緊抓機遇、乘勢而上、再攀高峰,努力在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走在前列,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校友代表楊元慶深情勉勵:正是交大好風景,花開時節又逢君
一日交大人,一世交大情。這是全體交大人共同的符號和印記。1986屆計算機科學及工程系校友、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016年度“杰出校友思源貢獻卓著獎”獲得者楊元慶學長發言。他表示,走上計算機、IT這條職業道路,交大是夢開始的地方。雖然在交大求學的時光只有短短幾年,但影響卻是終生的。畢業以后,作為交大校友,他和老同學們始終如初地關注并支持著母校的發展。“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每一個交大人都不敢忘,不能忘,也不會忘。
楊元慶說:“我個人將出資1億元,用聯想最先進的產品和技術,為母校建一座全國高校一流的綠色水冷高性能計算中心。當年系里唯一的王安電腦,為我們那一代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打開了神奇的大門,也在我心中萌生了要讓‘計算’變得平易近人的‘情懷’。在大學和科研機構中,高水平的高性能計算能力是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必不可少且又迫切需要的基礎設施,我希望能為母校打破這個制約因素做點貢獻,更希望能借此為今后算力在高校中的普及盡一份綿薄之力。祝愿這個高性能計算中心,能夠助力交大在“第四次浪潮”中繼續勇立潮頭!”
學生代表曾益發言:譜寫大學篇章,續寫交大華章
一百二十五載的交大發展離不開一代代交大人的接續奮斗。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曾益同學代表全體學生發言。
他表示,巍巍交大,人才輩出。在校園,有宣懷大道、文治大道,還有以李叔同、蔡元培、錢學森、吳文俊等學長命名的道路,見證了一代代交大人的成長。在交大,大師不再遙不可及,院士堅持為學生傳道授業;我們也可以與諾貝爾獎得主、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對話。在交大,我們與優秀的朋輩同行,全國最美大學生劉智卓、羅德獎學金獲得者趙家鑫、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譚宇婷等,這些榜樣的力量直抵心靈,化作我們奮進的動力。
在交大,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現夢想從勤學開始,敏于求知方成棟梁。只要我們有對知識的渴望,交大就有一方生根發芽的沃土。在交大,創新已成為融入我們血脈的基因。創新才有機遇,敢為人先才能不負時代。一代又一代交大人都用奮斗詮釋了“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各位敬愛的師長、學長,請相信,我們新一代交大人,將傳承跨越三世紀的交大精神,勤奮學習、努力科研、奮力拼搏,立志在祖國大地上續寫交大人的華章!祝愿我們共同的交大日新月異,桃李芬芳!
杰出校友獎、校長獎褒獎卓越交大人:思恩永久,源沛脈長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交大人始終以傳承文明、探求真理為使命,以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已經成為飲水思源精神的最佳詮釋。交大建校125年以來,始終以傳承文明、探求真理為使命,以振興中華、造福人類為己任,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逾30萬各類優秀人才。
校慶日活動啟動儀式上,2021年度杰出校友獎頒獎儀式隆重舉行。校友黃旭華、陳亞珠、周以仁、吳永昌、李敏奇、閻東升、洪鋒、方遠、陳士凱、謝暉、季弘良、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王建華紀念基金”籌委會、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六系校友基金”籌委會、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1985級12151班、上海高級金融學院GES六期班獲得“杰出校友思源貢獻獎”。原黨委書記姜斯憲、原校長張杰老師為個人和集體頒獎。
1949屆造船系校友、2020年度“杰出校友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黃旭華雖未能親臨校慶活動現場,但通過視頻寄語交大。
他說:“719所剛組建時,50%以上都是交大人,給我的印象是很深的,核潛艇創業都是交大人。我很欣賞交大是‘東方的MIT’,我一直以交大為榮。我到處都說我是交大畢業,我一直在外面講我沒忘記交大的。我希望交大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此外校友藍波、陳光明、田庭峰、周曄、林峰獲得“杰出校友思源貢獻卓著獎”。校友成明和獲得“杰出校友思源貢獻功勛獎”。曾毓群獲得“杰出校友思源貢獻元勛獎”。
1951屆航空工程系校友、飛機設計專家,被譽為“殲8之父”的顧誦芬院士榮獲2021年度“杰出校友終身成就獎”。該獎項是學校向校友授予的最高榮譽獎項。顧院士雖未能到場,卻特別錄制了視頻,寄語交大。
顧院士說:“學校為我頒發的這個獎勵,我是感到很慚愧。我也沒做很多的工作,做工作的還是我們的同學們一起努力的結果。希望交大在今后一定發揚過去的傳統,能造就更多的工程技術人才,為祖國的建設起更大的作用!”
2021年度校長獎頒獎儀式也隆重舉行。深耕交大講臺的友誼使者Anders Lindquist、專注抗癌三十載的杏林名醫陸舜、投身扶貧抗疫的“小辣椒”馬姣姣、雪域高原的交大戍邊衛士尼瑪旦增、脫貧攻堅一線的洱海治水人王欣澤、播撒抗疫精神的白衣玫瑰查瓊芳、藝術育人廿七載的“奉獻型教師”張沁、精術仁心的“鐵人”良醫趙培泉、鑄就國之大器的創新團隊、輕合金精密成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守正創新的中國燒傷學科發源地附屬瑞金醫院灼傷整形科科主任劉琰獲此殊榮。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林忠欽為獲獎者頒獎。
合唱悠揚校歌:新征程,新輝煌
“相聚在東海之濱,汲取知識的甘泉。
交大,交大,學府莊嚴……”
儀式在悠揚的校歌中落下帷幕
巍巍交大,歷滄桑歲月,不改思源初心
浴艱辛磨難,愈發自強不息
上海交通大學將和全體師生校友
一起繼續揚帆遠航
啟程新的輝煌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