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月1日,《江西日報》“學與思”版頭條刊發東華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柳和生的署名理論文章《增強高校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文章指出,江西高校應植根于紅色沃土,提升“五度”,做到“十個著力”,主動融入江西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更好服務于江西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在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中彰顯擔當、貢獻力量。文章受到人民網、光明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學習強國、新華社客戶端、鳳凰網、江西新聞客戶端、江西教育網等媒體關注,現將內容轉載如下:
原文如下:
增強高校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 柳和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要立足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加快形成點線面結合、東中西呼應的教育發展空間格局,提升教育服務區域發展戰略水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江西高校應植根于紅色沃土,主動融入江西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探索產學研用融合發展新模式,更好服務于江西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在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中彰顯擔當、貢獻力量。
提升人才培養支撐度
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江西高校應在落實人才強省戰略、壯大“人才贛軍”方面勇挑重擔。一是著力培養高素質人才。面向江西特色產業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優化學科布局,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讓人才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將學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與企業生產實踐有效結合,著力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深入開展省情教育,增進青年學生對江西的認識、認知、認同,堅定扎根紅土地成長成才的信念,有效搭建高校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之間供給與需求的交流平臺,打通畢業生留贛就業盲點堵點,營造大學生“學在江西,干在江西,施展才華在江西,成就事業在江西”的濃厚氛圍。二是著力匯聚人才。要做好人才服務和管理工作,多做暖心事,積極改善高校人才工作和生活條件,用政策吸引人才、用真心挽留人才、用事業激勵人才、用制度管理人才,充分發揮人才集聚優勢,形成人才集群效應,為江西改革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提升科學研究轉化度
當前,江西正處在動能轉換、蓄勢跨越的關鍵時期。高校要產出更多科研成果并加快轉移轉化步伐,以服務全省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大局。一是著力搭好科研平臺。發揮高校優勢,主動融入全省創新平臺攻堅行動,積極爭取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基礎學科研究中心落戶江西高校。以助推江西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相互融合、邁向中高端為目標,強化人才對接和技術對接,激勵、組織師生走出校門,主動與地方企事業單位謀協同、求合作,搭建科研平臺,打造科研攻關“戰斗堡壘”。二是著力轉移轉化科研成果。進一步深化科研成果考核評價機制改革,將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作為高校科研人員考核評價重要指標,切實轉變高校科研人員重“文字成果”、輕“成果落地”的觀念。完善科研成果轉化管理和收入分配機制,賦予科研人員、科研團隊成果轉化的自主權和轉化收益的優先分配權。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服務機構,鍛造一支懂科研、懂政策、懂市場的成果轉化服務隊伍,充分發揮其在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中的作用。
提升社會服務有效度
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服務社會、造福人民這篇大文章。一是著力明確服務面向。首先,胸懷江西發展大局。高校要在推進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等方面主動作為、彰顯擔當。明確服務重點,突出服務特色,提升服務能力,在科技服務、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科技平臺開放共享等方面貢獻力量。其次,打造新型高端智庫。圍繞經濟建設中的熱點難點堵點、人民關注的生產生活問題、企業發展的瓶頸難題等,積極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調查研究,為政府和企業建言獻策。二是著力完善服務機制。完善推進機制,把社會服務納入高校黨委重要議事日程,科學制定社會服務發展規劃,壓實責任;完善激勵機制,對參與社會服務并取得實效的教職工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并在評職評優中加大相關指標權重,激發其干事創業熱情;完善聯動機制,主動加強與各級政府、各類企事業單位的溝通協調,建立長期、穩定、互惠、共贏的協作關系。
提升文化傳承與創新融合度
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大力提升贛鄱文化軟實力,在文化傳承創新上走前列。江西高校要在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提高文化軟實力方面展現新作為。一是著力傳承紅色基因。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充分挖掘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育人功能,深入開展“四史”教育、文明實踐、“紅色走讀”等活動,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著力弘揚特色文化。充分利用學科優勢,主動參與贛鄱文化挖掘、保護、研究活動,積極推動贛鄱文化的傳播、推廣、傳承與創新。凝練形成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大力宣傳教書育人楷模、優秀學生典型、杰出校友等,引導青年學子投身江西文化強省建設。
提升國際交流合作開放度
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主動對接江西發展戰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既是高校的軟實力,也是硬任務。一是“引進來”。主動與世界著名高校開展合作,把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引進來”,服務江西高素質人才培養。對標江西省“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聚焦我省優勢產業,主動對接全球創新資源,把先進科學技術“引進來”。二是“走出去”。堅持開放辦學,引導教師、學生主動“走出去”,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同時,深入研究和廣泛傳播湯顯祖戲劇文化、景德鎮陶瓷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贛鄱文化“走出去”。
附相關鏈接(點擊跳轉):
1.江西日報:
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102/01/content_5412_3971219.htm
2.人民網:
http://jx.people.com.cn/n2/2021/0201/c186330-34558655.html
3.新華網:
http://www.jx.xinhuanet.com/2021-02/01/c_1127050219.htm
4.光明網:
https://share.gmw.cn/theory/2021-02/01/content_34589099.htm
5.中國新聞網:
http://www.jx.chinanews.com/news/2021/0201/46315.html
6.學習強國:
7.新華社客戶端: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736313?isview=1&homeshow=0&newstype=1001
8.中國教育在線:
https://jiangxi.eol.cn/jxgd/202102/t20210201_2074354.shtml
9.鳳凰網:
https://jx.ifeng.com/c/83VJieFSqBg
10.江西新聞客戶端:
11.江西新聞客戶端:
12.江西教育網:
http://jyt.jiangxi.gov.cn/art/2021/2/1/art_25542_3123779.html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