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應只做一個跟隨者,更應做一個引領者。只有將人才培養和學生的職業發展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體系。它既能夠惠及學生個人,也能夠造福社會,把‘家國情懷’落到實處。”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姚海林
白云山高,珠江水長;
偉人手創,遺澤余芳。
從中山大學北門進入逸仙路,林蔭道上隨處可見盤根錯節的古樹,道路兩旁獨具特色的紅磚綠瓦,百年的厚重歷史感撲面而來。
中山大學是華南地區的最高學府,也是中國最美大學之一。百年歷史底蘊與現代創新精神結合,賦予了中山大學綜合性、創新性、開放性的特色,也為管理學院的發展及MBA的人才培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學校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優秀人才,具體到管理學院和MBA項目,不僅僅是教授同學們商業管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全球競爭力、理論與實務并重、善于解決實際問題、具備創新與創業精神的商界精英,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
近日,中國MBA教育網《對話MBA》欄目有幸采訪到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教育中心主任姚海林,帶大家一起領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MBA項目的魅力。
01
學科優勢鑄就核心競爭力
“就讀中大管院MBA可以讓你有‘面子’。”姚主任曾在一場招生說明會上說道。
事實也確實如此。無論是社會認可度、國際化程度、品牌影響力及知名度,中大管院MBA在中國商科教育的舞臺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10月15日,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正式發布,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負責建設的工商管理學科以971分的總分高居第一。“這是中大管院工商管理學科連續四年挺進全國前1%,連續兩年位列榜首。”姚主任不無驕傲地說。
排名也許不能說明一切,但卻是實力的見證。在中大管院MBA 20周年慶典上,院長王帆教授也曾指出,“運營認證”、“質量提升”和“競爭優勢”是商學院成功的三點關鍵要素。而排名正是質量提升與競爭優勢的體現。
多年來,中大管院借鑒全球先進辦學理念,開創了多元化、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在國內MBA教育里程碑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大管院的工商管理學科在2017年進入教育部“雙一流”推薦名單,并在第4輪全國學科評估中排名并列第一(A+)。在2020年ESI全球排名中,經濟與商學學科位列全球前1%,同時在今年首屆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估中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學均獲評A+學科。作為華南首家、中國第二家獲得AMBA、EQUIS、AACSB三大國際認證的商學院,中大管院早已躋身于國際主流商學院行列。
“在優勢學科及強大的教學質量加持下,中大管院MBA可以更好地助力學生自我提升,為學子未來賦能。”
MBA項目本身就是國際化的產物,面對全球化的大趨勢,培養現代化管理人才更需要具有國際視野。
回望中大管院MBA20余年的發展歷程,國際化是其極為重要的發展旋律。目前,中大管院在全球有近110多所合作院校,廣泛分布于28個國家和地區,國際項目涵蓋海外課堂、國際交換、國際咨詢、雙學位、暑期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國際交流形式。二十多年來,中大管院MBA放眼國際,立足本土,培養管理精英逾五千人。
“將西方管理理念與本土發展需求相結合”是中大管院MBA發展國際化特色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培養不僅具備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而且能夠解決本土企業管理問題的人才,逐漸擴大MBA項目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
02
實踐整合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管理理論的學習,既要借鑒歷史,也要考慮現實的發展,與實踐融合尋求解決方案。“在這里,MBA同學可以接受到真正高質量的工商管理教育。”姚主任講道。
在思考與解決“如何更好地賦能學生成長與發展”這一問題上,中大管院MBA似乎在探索與實踐中看得更遠,做的也更多。
學院提供了眾多實踐的機會和平臺給學生選擇,如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教學、綜合應用各科所學的模擬商戰、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及團隊智慧的創新與案例比賽。在“修煉內功”上,中大管院MBA時刻關注科學技術與管理技術的發展,以學校的頂層設計和學生的個人需求為雙驅動力,不斷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創新,切實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與社會的人才需要。
實戰能力在理論知識吸收與實際鍛煉中不斷提升。“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非常有益的補充,可以有效鍛煉同學們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為此,中大管院MBA在第二課堂的建設上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利用學院的綜合性優勢,搭建涉及工商管理、會計、審計、金融等多個專業學生和校友共享的資源平臺,進行商業機會和商業理念的碰撞。
商學院作為未來商業領袖的重要輸出地,已經迎來了2.0時代的新角色和新課題:推動可持續性商業模式的形成,并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為了幫助同學們創造與發現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大管院MBA積極鼓勵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去探索、去嘗試,參加各類賽事與公益活動。近年來,其積累了不少業界好評,連續多年獲得“中國最具社會責任MBA項目”等榮譽。
“公益事業的開發和推進是中大管院MBA高度重視的項目之一。”姚主任強調,“中大管院MBA未來將繼續在強健體魄、踐行社會公益、社會責任等方面給予學生更多支持。”
03
應對時代變化,創新C3課程體系
數字經濟時代,新格局和新模式帶來新變化和新機遇的同時,新的挑戰也相繼出現。中大管院MBA將技術發展和管理理論學習相融合,不斷更新和調整培養方法,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入管理教學當中。
姚主任告訴筆者,中大管院MBA根據時代與技術發展及管理需求發展不斷革新培養方案。在培養方案3.0版本中,中大管院MBA提出了由“Common Knowledge”、“Cutting-edge Contents”、“China Context”三個維度組成的C3課程體系,旨在為學生提供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前沿的學科內容、豐富的本土內涵相融合的商科教育。
“我們不應只做一個跟隨者,更應做一個引領者。”這也正是中山大學德才兼備、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培養目標的體現。
面對新的時代和新的技術發展,商科教育的培養要引領各界變化。C3課程體系的設計宗旨最重要的是培養一批能勝任首席官(CXO)的商界領袖。
“我們希望培養出來的學生未來能夠成為業界各大企業中的領軍人物,有可能是CEO、CFO,也有可能是COO、CIO、CHRO、CMO等,這也是CXO項目設立的初衷。”
CXO項目是以學生職業發展為核心的培養模式的創新,由中大管院MBA與全球領先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怡安翰威特共同開發。CXO項目旨在幫助學生明晰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職業發展目標,以及當下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了解自己與標桿人才在知識技能方面的差距。中大管院MBA依據測試結果給每位學生提供一份個性化的學習地圖,在這份學習地圖的指引下,MBA學生可以在C3課程體系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CXO項目應該是我們國內在工商管理碩士人才培養方面的一個創新之舉。”
姚主任相信,只有把人才培養和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結合起來的培養體系才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體系。它既能惠及學生個人,也能造福社會,把“家國情懷”落到實處。
MBA教育即將迎來三十周年,中大管院MBA也在不斷發展中蓄力前行。姚主任表示,中大管院的商科教育將一如既往地秉持“國際教育,本土回應”,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且能夠解決本土問題的優秀人才,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個人職業發展,進一步提升中大管院MBA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強化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商學院應該發揮的作用,為本土企業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姚海林主任與中國MBA教育網副總監李靚楠合影
中國MBA教育網采編
在這里學習,聽他們怎么說?
在這座殿堂級商學院的學習經歷,帶給我的遠遠不止三年的管理知識,更多的是終身受用不盡的財富。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017PTMBA蔡詩洲
中山大學是華南地區最高學府,位列中國排行榜前十,擁有過硬的師資力量。管院MBA項目連續四年進入《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全球最佳MBA項目百強榜,位列亞洲區第三,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入選的商學院,我沒有理由不選擇中大管院。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018級PIMBA張華
與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邂逅,其實從我本科時期就開始了。雖然本科時期讀的是數學與應用數學系,但是我對管理學院的課程非常感興趣,經常到管院蹭課。本科期間,我旁聽過管院的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財務管理等課程,這些課程都對我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017級PTMBA許鵬
在MBA學習中,我可以接觸到不同行業、不同工作性質、不同生活狀態的精英人士,其中有帶著滿腔事業熱忱的企業家,有體制內的政府型管理人才,也有精通自己所在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身上帶著不同的閃光點,在相互交流學習中拓寬了我的視野和行業認知。同時,中大管院也會提供充分的國際交流機會,使學生在立足本土的同時,能放眼全球,獲得新的思想和商業洞察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2016級PTMBA虞曉瑩
2021聯考加油~
中大管院前方等你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