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6日,復旦-BI(挪威)MBA項目37班開學典禮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圓滿舉行。挪威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Hedda Skandsen、BI挪威商學院校長Inge Jan Henjesand、高級管理教育院長Jan Ketil Arnulf 、復旦大學國際與合作交流處副處長許燁芳、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殷志文等嘉賓共同出席了本次典禮。
來自不同行業、擁有不同背景的40多名優秀經理人滿懷憧憬與喜悅,正式步入了復旦大學這所歷史悠久的學術殿堂,相聚在管理學院。他們將從現在開始,開啟為期兩年的求索之旅,并用這一時光見證自己的成長與收獲,為項目書寫更加輝煌的新篇章。
△ 復旦-BI(挪威)MBA項目37班大合照
開學典禮正式舉行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趙優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職業發展中心特聘高級顧問李楓以兩場干貨滿滿的MBA開學第一課,為所有37班新同學拉開了復旦-BI(挪威)MBA學習生涯的大門。
趙優珍副教授以“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與國際化進程”為主題,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外商在華直接投資以及中國對外投資的歷史事件和發展軌跡為內容,向同學們講述了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機遇與挑戰。
20世紀90年代以前,外商在華投資與中國對外投資都處于規模小、步伐小的景況中,20世紀90年代,外商在華投資與中國對外投資迎來了第一輪發展階段。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及黨的十四大召開后,我國實施以“市場換技術”的引資戰略,促使全國引進外資額實現飛速發展。同時,在世界第五次并購浪潮影響下的1998-2001年間,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也進入起步階段。
21世紀初期,中國對外投資在政策的扶持下,進入飛速發展階段。2005-2006年匯改制度的實施,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的推行,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注入了動力。2013-2017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自貿區戰略推動了新一輪高水平開放,“引進來”進入高質量階段,中國堅持“三個不會變”,開始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引進外資的水平進一步提高,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外資更多地流向高技術產業。同一階段,《境外投資管理辦法》的修訂極大地簡化了中小企業走出去的流程,同時隨著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明顯加快,投資領域和地區更加廣泛。
趙優珍副教授總結到,雖然“走出去”的步伐正在逐步推進,但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仍處于初始階段,貿易保護主義以及逆全球化增加了政策的不確定性,各國開放進程明顯分化,使得中國對外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站上更高起點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困難與挑戰。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副教授趙優珍
緊接著,前GE可再生能源集團陸上風電大中華區總裁、現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職業發展中心特聘高級顧問的李楓以“鞏固職業基石”作為分享主題,與大家探討了商業道德(Business Ethics)在職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李楓表示,對于職場人來說,職業的發展晉升有三大關鍵因素,即與時俱進的競爭力、源源不斷的能量與活力,以及正確的商業道德。職業發展中,正確的商業道德都是至關重要的基石,在這一基石之上,我們保持能量與熱情面對工作,不斷向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提升自我與時俱進的競爭力。
堅持正確的商業道德,需要職場人在任何商業環境中均堅守自我、誠實守信,不隨波逐流且不人云亦云,時刻“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同時,一個優秀的經理人,也需時刻謹記“We Over Me”的團隊管理原則,幫助和引導團隊中的每一位員工成長,讓自己的價值在這一過程中得以體現。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職業發展中心特聘高級顧問李楓
下午正式典禮前,項目執行主任徐惠忠向大家介紹了37班學生構成情況。本屆學生分別來自于醫療健康、制造業、消費品、零售等行業,平均入學年齡36.9歲,平均工作年限13.2年,平均管理經驗6.1年,65.9%的學生擁有亞太區管理經驗,56.8%的學生由校友推薦入學。
△ 復旦-BI(挪威)MBA項目執行主任徐惠忠
下午3點30分,開學典禮正式開始。挪威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Hedda Skandsen女士首先致歡迎詞。Hedda Skandsen女士表示自己非常榮幸能夠受邀參加此次開學典禮,一同見證項目37班同學開始他們的學習之旅。隨后她指出,中挪兩國多年來始終致力于展開多領域深入合作,已在學術、商業、文化眾多領域保持密切友好的往來與合作關系。復旦-BI(挪威)MBA項目是這一合作的受益者和見證者,同時也是中挪在學術領域高質量合作的親歷者和締造者之一。
復旦大學與BI挪威商學院在中國和挪威均享有盛名。在復旦-BI(挪威)MBA項目成立的25年間,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BI挪威商學院依托兩所學校的合作,使兩個國家的優秀資源彼此聯結,兩所院校在知識的共享和文化的融合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她表示,這樣高質量的合作與聯結對于中挪兩國都是至關重要的寶貴財富,祝愿37班的新同學們,能夠在這一多元融合的廣闊平臺收獲知識、視角與體驗,同時,將這種合作與聯結更好地推進與傳承下去。
△ 挪威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Hedda Skandsen
隨后,BI挪威商學院校長Inge Jan Henjesand在線上代表BI挪威商學院,對37班同學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歡迎與祝賀。他表示,很高興能在后疫情這一特殊時期迎接新同學加入到為期兩年的學習、分享與成長之旅中。疫情對世界來說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對于職業經理人而言,也不失為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商業環境風云變幻之際,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與時俱進。復旦-BI(挪威)MBA項目在過去的25年間始終致力于為學生提供中挪兩國最好的教育資源與平臺,希望37班的同學們能夠在這一項目中充分汲取養分,向師長、同窗學習,樂于分享,共同成長。
△ BI挪威商學院校長Inge Jan Henjesand(中間)
隨后,BI挪威商學院高級管理教育院長Jan Ketil Arnulf 也對37班新同學的加入表示由衷的歡迎。Arnulf教授表示,復旦-BI (挪威)MBA項目一直以來都是BI挪威商學院的驕傲,這一驕傲不僅源于能與復旦大學這樣優秀的學府合作,同時還源于項目本身卓越的品質且培養了眾多優秀的管理人才。Arnulf教授強調,要想在項目中獲益良多,就需要做到全情投入,只有將時間、能量充分投入課堂和實踐,才能收獲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最不能忽視的一點就是分享。打開自我,充分交流,從老師和同學身上汲取養分,才能收獲最好的體驗。
△ BI挪威商學院高級管理教育院長Jan Ketil Arnulf(右一)
復旦大學國際與合作交流處副處長許燁芳代表復旦大學對37班新生表達了熱烈歡迎與祝賀。許燁芳表示,復旦-BI (挪威)MBA項目在成立與發展的25年間所締造的合作是復旦大學和BI挪威商學院雙方共享的財富。如今,我們身處全球化的時代,需要更多的合作與創新,共同面對和處理層出不窮的新問題。作為優秀的管理人才,希望37班的同學們在享受美好學習旅程的同時,將中挪兩國的這份融合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 復旦大學國際與合作交流處副處長許燁芳
隨后,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殷志文副院長表達了對新生的歡迎和殷切的期望。他表示,在疫情反復的特殊時期,能在復旦校園里為37班的同學舉辦一場開學典禮是復旦-BI(挪威) MBA項目表示出的滿滿誠意。項目25年來始終與BI挪威商學院保持高質量的合作關系,培養了眾多優秀校友。在復旦-BI(挪威)MBA項目學習并不輕松,知識的密集、生活學習工作間的平衡會給同學們帶來重重挑戰。愿同學們能夠經受歷煉、苦中作樂,學有所獲。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殷志文
在雙方學校嘉賓的發言之后,MBA36班在讀學生房禹汐作為老生代表,與在座嘉賓和新生們分享了她在項目學習中的心得和體會。她表示,加入項目僅半年時間,自己便已有了飛速的成長。項目課程中有豐富的管理理論,課后的作業和案例學習也幫助自己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更訓練到眾多除知識外的技能,如溝通、團隊協作、時間管理等技能。此外,同學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與同學們的分享交流總能幫助自己打開新視角,受益良多。
△ MBA36班在讀學生房禹汐
最后,MBA37班王冬妮代表新生發言,她對于即將展開的學習之旅充滿了期待。她表示,大家能夠相聚在復旦-BI項目是一種難得的緣分。在過往項目招生活動的分享中,她多次看到項目校友展現出的自信風采和優秀實力,愿37班的所有同學也能在接下來的2年間,不斷學習、體驗、成長,愿課程結束時,能如同眾多優秀校友一樣,實現了此刻許下的美好愿望,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 MBA37班新生代表王冬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商科百年,繼往開來。至此,復旦-BI(挪威)MBA項目37班開學典禮在復旦大學的校歌聲中結束。愿37班所有同學在復旦百年精神的指引下,在對商業知識的追尋中,不斷突破,也祝愿他們在這一學習旅途中初心不改,終圓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