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冬奧會開幕式、激動振奮的競賽項目、“頂流”冰墩墩風靡全國……在舉世矚目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也閃耀著不少上理人的光芒。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2011屆校友王玨,就作為冬奧會國際技術官員走上北京冬奧會賽場。
冬奧會國際技術官員 上理校友王玨
冬奧執場裁判的“冰壺奇緣”
在世界冰壺聯合會公布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國際技術官員名單中,中國有4名裁判入選,王玨就是其中之一,她擔任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壺項目的執場裁判。
王玨和冰壺運動結緣于2009年的女子冰壺世錦賽。當時,看著中國女子冰壺隊以12連勝的驕人成績首次奪冠,向來熱愛體育運動的王玨對冰壺運動產生了濃厚興趣。2011年從上海理工大學畢業后,她便遵從自己的內心,投入到心心念念的體育行業,并于2017年正式成為一名冰壺教練員。
冰壺被喻為冰上的“國際象棋”,對參賽者來說是體能與腦力的綜合考驗,對裁判員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19天147場,冰壺比賽是北京冬奧會比賽場次最多、賽程及單日競賽時間最長的項目。
“要在長達兩三個小時的時間里始終專注于執裁的比賽,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失誤、處理爭議的時候保持清晰的思路,還是挺難的。我們一直說,冰壺這個項目挺熬人,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的冰壺裁判員,首先要對這個項目有十足的熱愛,否則堅持不下來。”
為了更好地執裁比賽,王玨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對比賽規則的理解、體能的保持、語言的學習……她甚至還準備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冬奧會正值春節期間,我想如果有外國友人對我們的文化感興趣,我就可以向他們做一點介紹。我們進行了很多方面的準備,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每天都在慢慢積累,就想把最好的狀態呈現給冬奧會。”
對體育的熱愛的始終如一
從小練習田徑的王玨,對體育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那么,她在上理工的大學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上理工有著非常好的運動氛圍,讓我在學習之余始終保持著對體育的熱愛。”王玨笑著回憶,她當時在管理學院學生會擔任體育部部長,基本所有和體育相關的賽事都會參與、或者組織同學們參與,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排球比賽……
學校每年的運動會賽場上也活躍著王玨的身影,她印象最深的是大三那年,參加了不少校運會項目,為學院贏得了榮譽。此外,在學校各類體育社團中,王玨加入了跆拳道社團,豐富著自己的大學生活。“學校給我提供了很多和體育相關的機會,我也參加過校隊訓練,并代表學校參加大學生陽光聯賽,對我來說,這都是非常寶貴的經歷。”
對體育的熱愛始終如一,支撐著王玨從冰壺“小白”成長為冬奧執場裁判。王玨也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夠珍惜大學時光,好好學習,并在學習之余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為未來的職業目標去努力奮斗。
“我大學讀的是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雖然說現在從事的工作和經濟學相關性并不大,但這些課程的學習更多地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這些是未來面對各種挑戰的‘底氣’。大學時光不是用來‘躺平’的,而要更加明確自己想要什么,并在這個階段不斷為之努力。”
跟著學姐近距離“看冬奧”
中國傳統文化24節氣倒計時、破冰而出的冰雪五環、獨特而溫馨的點火儀式……在這個充滿“中國式浪漫”的冬奧會開幕式現場,王玨就坐在大屏幕的下方親眼見證。“場地里面的音樂一響起、燈光一打開,我就感到心潮澎湃。煙花綻放、中國國家隊代表團入場、國旗和奧林匹克旗迎風飄揚,感受到的是大國力量,特別驕傲,充滿了無與倫比的民族自豪感!”
冰壺項目的比賽場地在冰立方,王玨去年十月份曾到冰立方參加冬奧測試賽,這次回到“主場”,她感到既熟悉,又有很多新奇:整個宣傳、場景制作都是滿滿的冬奧元素,場地里忙碌的記者彰顯著公眾的關注度。王玨也嘗試用vlog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冬奧之旅,“平時有空就會拍一些小視頻記錄工作,之前的比賽、訓練拍的視頻也會剪輯后發到自媒體號上,覺得比較有意思,也想留個紀念,讓更多人感受到體育之美。”
近距離感受冬奧,也充滿了很多有意思的小細節。場館里會提供餐飲,每日菜單會設計一些有趣、有意思的食物,讓王玨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午餐設計了一個冰壺場地,一個個小冰壺形狀的餐點放在上面。“大家都饒有興趣地猜小冰壺模樣的餐點是什么,是巧克力?還是蛋糕?結果其實是泡椒去骨鳳爪,當時真的覺得特別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