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疫情持續的背景之下,“上海號”中歐班列列車于2021年9月28日從上海首發,為飽受國際貿易海運、空運運力緊張且價格飛漲之痛的企業新增一道物流選擇。據中國海關統計,截至2022年1月17日,上海海關所屬車站海關累計監管“上海號”中歐班列15列,受理報關單979票,涉及1456標準箱,貨重8833.64噸,貨值達4.21億元人民幣。加快發展中歐班列,實現陸海統籌,“路”“帶”并舉,暢通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企業國際物流大通道,為貿易發展和物流需求提供國際陸運補充,能更好地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互聯互通,實現我國更加強勁更加可持續發展。同時,“上海號”中歐班列快速發展,對上海建設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發揮上海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橋頭堡作用,對上海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形成我國全方位開放、東中西聯動發展的新格局,更好地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同樣具有長遠的戰略價值。 上海中歐班列的開通離不開“智庫”們的建言獻策。2019年、2021年,趙來軍教授先后向上海市報送了上海應加快發展中歐班列的相關資政專報并獲市領導批示。2020年主持完成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研究重點專項課題《基于陸域聯通視角上海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的思路和對策研究》。 2021年2月25日,上海市商務委相關部門到我院進行專題調研,趙來軍教授從中歐班列開通的可行性、產業發展、融入國家戰略以及中歐班列常態化運行、建立班列集結中心、探索海鐵聯運模式、推進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上海加快推動中歐班列發展的對策建議。 2022年1月26日,文匯報發表趙來軍教授的文章《乘中歐班列東風 提升供應鏈韌性》,闡述了他提出的推動中歐班列陸域通道高質量發展,提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幾點措施。以下為刊發原文: 作為名副其實的“鋼鐵駝隊”,連接亞歐大陸的中歐班列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區域共同發展,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增添更多動能,為沿線國家人民帶來更多福祉。推動中歐班列陸域通道的高質量發展,更好提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可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發展規劃先行。承接《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制定并盡快出臺新的發展規劃,為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提供頂層設計和方向性指導。 優化班列運營模式。重點考慮在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有自由貿易試驗區、本地有較大產業支撐和物流需求的班列始發地建設中歐班列集拼中心,推動周邊貨源往集拼中心集聚,貨物集拼后集約開行。 提升班列運行效率。國內加大出境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增加運輸能力,普及應用區域電子通關模式,提高列車國內段運行效率。加強與國際聯運沿線國家的協同協作,提升沿途各國鐵路場站的集裝箱轉軌換裝效率和通關效率,共同提升班列全程運行效率。 制定陸域貿易新規則。結合“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實踐,制定陸域貿易新規則,如“歐亞國際貨物陸域運輸公約”,通過國際區域層面立法,推動亞歐區域基于中歐班列的制度實踐形成“多式聯運提單物權效力”的習慣法,推動海鐵聯運轉口貿易單證一體化和貿易規則統一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