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發展已經如火如荼,“建設數字中國”更是核心議題之一。各路人馬積極投身于數字經濟的時代浪潮之中,但到底什么是數據化轉型?如何正確把握人、技術、數據之間的關系?不同類型的企業又將面臨著怎樣的機會與挑戰?
在復旦-BI(挪威)MBA項目25周年慶典活動校友論壇上,校友們聚焦“數據化時代轉型”,展開了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對話。
圓桌主持
劉易 帝斯曼中國區數據化轉型總監
對話校友
蔡文剛 DHL敦豪全球貨運大中國區IT副總裁
何剛 施耐德電氣市場總監
楊波 人工智能創業公司高級副總裁
殷鈺 梅特勒-托利多工業市場經理
如何正確認識數據化轉型?
Q1:很多公司的首席市場官、市場部經理、營銷總監慢慢被數字官取代了。相信大家對數據化轉型都有自己的理解。什么叫數據化,什么叫數據化轉型?各位又是怎么理解的?
對于企業來講,數據化就是一個信息化的過程。在將傳統紙張上的東西轉變為系統里一個個數據記錄的過程當中,CMO將逐步被CDO所取代。
某種程度上來說,數據化轉型是傳統企業“被逼無奈”的一種選擇,是試圖在未來實現更高毛利、更高生態位的一種努力。無論是現有互聯網企業降維侵蝕傳統行業,還是傳統企業積極升維與其他企業進行博弈,最終肯定都是數字化的企業干掉非數字化的企業。
近些年來,數據化轉型正在積極影響整個B2B行業:一方面,信息化、可視化越來越成為了市場客戶的一項基本需求;另一方面,技術上的進步也讓各類傳感器的生產成本快速降低,兩大維度的重大變化直接激發了企業自身實現數據化的內在需求。
每一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不同階段都有著各不相同的側重點。初始階段的傳統企業更多涉及到數據框架的搭建和管理方式的改變,等數據資產形成一定規模以后,如何用好數據其實變得更加重要。此外,數據化轉型從來不是某個單一部門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企業的所有部門,需要大家共同關注和努力。
在數據化轉型之中,如何重新定位IT?
Q2:說到數據化轉型,很多人就想到IT部。剛才談到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共同協作,而不是一個部門單打獨斗就可以成功轉型的。那么,在數據化轉型的過程中,IT部門怎么定位自己?
傳統IT部門需要好好考慮在數據化轉型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當企業整個系統架構已經搭建得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基礎性的系統維護工作會越來越被服務外包所分流掉,數據的管理與應用、先進技術的探索才是更加重要的發展方向。
IT受到組織的影響和限制,無法做出更多的創新,最終就會趨于消亡。我們需要多去想想數據化對于具體行業本身的價值所在,并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比如說通過數據化產生新能力,補足企業的發展短板;通過機器取代人工,實現市場競爭力的大幅改善等等。
傳統IT的慢慢消亡是一個無可逆轉的過程,如果不積極改變,就一定會被淘汰。我們一方面需要順應時代潮流,想辦法提供更好的服務給企業用戶;另一方面也需要打開胸懷,學會用互聯網的語言,做最值得老板信任的數據專家。
人、技術、數據,孰輕孰重?
Q3:VUCA時代的不確定性很多也是各種轉型帶來的。人、技術、數字,在做業務的同學看來,或者在座的兩位師兄——一位是逐漸被拋棄的傳統IT、一位是販賣焦慮的互聯網+的人才看來,這三要素哪個是最重要的,哪個會真正起到轉型的結果?
數據也好、技術也好,都不是問題,人才才是關鍵。作為一個傳統IT,首先要培養開放性的思維,愿意走出舒適區,積極成長與蛻變,才有機會在下一個十年里真正參與到數據化轉型的時代大浪潮之中。
我們正處于一個巨大的時代變革之中,機器能干的事越來越多,人類需要干的事日趨減少,未來GDP的增長不見得是靠人的增長,而很可能是通過機器的增加來實現。目前機器取代基礎操作工人的進程正在不斷加速,后期可能通過數字孿生、強化學習等尖端技術,在工廠的元宇宙里不斷碰撞、窮舉,從而實現小數據變成大數據,進而升維到工程決策層面,取代人類大腦做基本決策。
從工業企業的角度來看,市場越來越需要企業提供更多的數字化產品,企業內部也需要數字化技術來改善流程、節省成本,實現數據化轉型更離不開大量懂數字化的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這三者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缺一不可。
數據和技術主要解決的是企業數據化轉型達到及格線的問題,而如果想做到80分或者100分,關鍵還是得看人才。比如很多公司數據化團隊從來就不缺技術型人才,框架搭建和數據分析都可以做得很好,但懂業務、懂流程的綜合性人才卻特別奇缺,也成為了企業數據化轉型的最大挑戰。
國企、外企、民營,轉型挑戰有何不同?
Q4:在談到數字化轉型的時候,外企、民企、國企,不同行業的各個企業,不同體制的各個企業對數字化的訴求不一樣,有些是講故事,有些是迫在眉睫要轉型。不同體制的企業轉型分別面臨的挑戰會是什么?
對于外企來說,最大的挑戰還是在于數據安全的問題。尤其國內剛剛頒布了相關的法律,但還沒有太多的細則指引,如何在符合本土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把各個國家的數據打通,實現更好的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提質增效,挑戰難度非常大。
作為最像本土企業的外企,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戰略很清楚、落地卻很難。從互聯互通的設備到基于本地的數據軟件再到基于云的遠程服務,我們期待從設備供應商轉型為全生命周期的咨詢顧問,但經歷無數失敗的嘗試后才發現,要想真正把整個數字化交付做通做透,還是有賴于自上而下的層層推進、云邊結合,直至落地。
數據化轉型實際上屬于一把手工程。對于民營企業來講,最大挑戰在于老板要有數據化的思維能力,不能頭腦一熱就上項目,然后一地雞毛;對于國營企業來講,企業內部自有一套相對固定的管理授權機制,整個政策導向和國家戰略的要求可能會對企業轉型存在比較大的限制;對于外企來講,由于核心決策機構不在本地,資源投入有限,目標分解容易停留在講故事層面或者僅僅是內部流程的降本增效,費力不討好。
一家外企的CEO可以通過創新和數字化的能力增加企業的長板,但相對而言,本地企業由于能夠投入的資源更多、敏捷程度也更高、行動也更大膽,所以近兩年,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外企逐漸在慢下來。拿什么來跟中國的“土狼”做PK,可能會是持續困擾外企發展的一大難題。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