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學院慶祝西北師大120周年雙甲子校慶系列學術活動——MBA新年論壇第四場學術報告于2022年1月10日晚上舉行。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裁,亞洲信用評級協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副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副主席閆衍,在線為我院全體MBA研究生和全日制碩士作了題為《雙碳目標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及風險挑戰》的學術報告。學院領導及部分老師參加了本次學術報告,報告由張學鵬教授主持。
閆衍董事長從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產生出發,解釋了氣溫變化帶來的全球經濟、氣候災害等影響,進而催生全球范圍的減排共識及我國雙碳目標提出的背景;從拖累和拉動作用兩個方面,分析了積極、中性、消極三種情形下雙碳政策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從雙碳目標對于電力、熱力、鋼鐵、石油加工等碳排放量較高行業帶來的壓力角度,分析了相關行業的變化趨勢和尾部企業的市場風險,并針對性的給出了正確認識和把握碳排放的規律、循序漸進、避免運動式“減排”,適度超前投資、加大新能源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大碳減排金融支持力度、豐富綠色金融工具等對策建議。報告之后,我院師生與閆總就企業減排的具體措施、雙碳政策下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等問題進行了在線探討與交流。
講座感言
聆聽了閆衍董事長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雙碳目標約束與挑戰”的精彩講座,讓我了解到盡管“雙碳”目標給經濟增長造成一定的約束、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挑戰,但是“雙碳”目標也給我們帶來機遇,可能使得經濟增長潛力反而更高。這些機遇來自于貫徹發展新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雙碳”創新與其他創新共生。領悟到MBA的學習不僅僅是系統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需要結合現實情況、國際形勢加以應用,做到應用理論解釋和指導實踐,促使理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2021級MBA張華
閆總關于《中國經濟增長的雙碳目標約束與挑戰》的主題講座讓我感觸頗深,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挑戰,也是當今社會最突出的環境問題之一,全球氣溫變暖導致氣候災害頻發,節能減碳已刻不容緩。習近平總書記在75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告:“2030年前中國要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雙碳政策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挑戰是拖累經濟的增長、增加企業的成本等,機遇是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倒逼行業技術的革新。相信充分考慮我國經濟發展的特殊性,正確認識和把握碳減排的客觀規律,穩妥有序推進,定能實現雙碳目標。
——2021級MBA馮曄
通過閆總的講座,讓我再次深刻認識到雙碳目標的戰略意義,雖然我國當前能源結構中火力發電和化石燃料還是占主要地位,但必須想辦法扭轉這一現狀。據我以前在火電廠工作的工作經驗,為實現環保要求,進行設備改造、產業升級,包括煙囪脫硫脫硝處理,煤場搭建外棚處理等等,這些技術手段短期內明顯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成本,但同時也拉動了投資,利好于環保產業,也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閆老師提供的數據也明顯支持這一邏輯。雙碳目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它能夠倒逼技術升級,提高生產力,但同時經濟發展也肯定因此會有一些陣痛。對策中老師也提到了例如財政支持,兼顧不同地域、不同行業,推動綠色貸款、綠色融資等業務等方法舉措來確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我也相信雙碳目標一定會實現,也希望中國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
——2021級MBA路鎵銘
通過閆衍董事長的講解,我深刻認識到了我國這一超大型經濟體面臨嚴峻的約束與挑戰,我國人均碳排放達到7噸以上,遠超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其次,目前我國人均GDP才1萬美元,歐盟國家是3萬到4萬美元。在這兩個約束條件之下,既要馬兒跑得快,又要馬兒少吃草、少排放,甚至零排放。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三點:(1)必須要有革命性先進技術的突破和創新來支撐,并加快成熟低碳技術的推廣與應用。(2)要嚴格控制鋼鐵、化工和石化、水泥和石灰以及電解鋁等傳統高耗能、重化行業新增產能,同時優化存量產能,推動其進行節能改造,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3)要加快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驅動產業增長,大力發展新型綠色低碳經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降低工業產業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逐步實現經濟增長和碳排放的脫鉤。
——2021級MBA尚思默
對于雙碳的理解先前一直有著誤區,話題很熱但是一直不怎么理解,實現雙碳對環境有好處,對于經濟到底有著怎樣的關聯?經過閆總理論結合實際、深入細致的講解和分析雙碳對中國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的等,讓我深刻的理解了實現雙碳目標的意義,了解了實現雙碳目標存在的困難等。明白了要實現雙碳目標,勢必會導致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供給面臨收縮壓力,電力行業面臨轉型的壓力,其他相關產業和地區面臨產業鏈結構調整等壓力。
——2020級MBA朱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