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十四五”開局,復旦大學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新征程,學院首批學位項目學子學成畢業;202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經濟主基調,復旦大學加快“第一個復旦”建設步伐,學院迎來院慶五周年。值此辭舊迎新之刻,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2022首屆校友新春論壇于2022年1月8日在學院黃浦院區與復星藝術中心聯動舉辦。首屆論壇以“復啟新歲,旦寅未來”為主題,學院師生、業內大咖、校友同窗匯聚一堂,圍繞經濟金融熱點話題進行分享與探討,話新知、迎新年、開新局。
論壇上,學院黨總支書記李粵江,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錢軍,復旦大學對外聯絡與發展處副處長陸穎豐發表精彩致辭。隨后,學院金融學教授黃毅帶來題為《后疫情時代的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復蘇與財富管理》的知識盛宴。在圓桌討論環節,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李瑾,學院會計學終身教授朱蕾,君和資本合伙人李婷,普華永道合伙人黃俊榮圍繞“碳中和:風口還是火山口?”“進取有道,平衡有方”兩大議題展開討論,金融EMBA2020級學生張暢,金融MBA2019級校友、興業證券招聘總監周郁彬分別擔任兩場圓桌討論主持人。最后,學院金融學教授黃文叡與復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以“藝術與商業”為題進行了深入對話,精英金融專業碩士2019級校友、中金公司投行部朱紫荊擔任此環節主持人。學院精英金融專業碩士項目、非全日制金融MBA項目和金融EMBA項目的首期班學子回歸母校,與在校師生代表相聚暢談。學院校友事務部陸玓瓅主持本場論壇。
錢軍
以校友會為紐帶,將心永遠連在一起
錢軍教授首先向校友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在致辭中向校友們展示了學院新近發展概況與最新研究成果。錢軍教授向校友們重磅介紹了新晉加盟學院的John Rogers、黃毅、金曉斌、黃文叡等11位教授;重點展示了2021年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A刊)的24篇高質量論文,以及重點課題及智庫獎項等重要科研成果;詳盡闡述了EMF、FMBA、FEMBA各大項目的招生和畢業生情況;并透露學院即將開設金融學本科項目,全面展開2023年本科生國內外招生工作等學院最新發展情況。錢軍教授表示,學院真誠希望通過復旦大學校友會及學院校友會這條紐帶,將每個校友聯系在一起,相聚在一起,心永遠連在一起;同時,也希望為校友們搭建一個伴隨終身學習、事業和生活的平臺,讓校友們與學院同進步、共成長。
陸穎豐
校友是母校最寶貴的名片
陸穎豐老師在致辭中向各位校友致以誠摯的問候,并向一直以來參與及關心支持母校和校友工作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陸穎豐老師指出,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辦學四載,對標國際一流商學院管理模式和標準,在金融學科建設、研究與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特色、做出了水平。去年學院的金融碩士、金融MBA、金融EMBA首期班學成畢業,匯入復旦校友這個大家庭,這是學院辦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同時,陸穎豐老師強調,2022年是母校復旦大學 “十四五”發展起步的關鍵之年,校友是母校最寶貴的名片,母校是校友永遠的精神家園,真誠希望各位校友發揮貼近母校的優勢,建設“第一個復旦”,共創母校的新輝煌。
黃 毅
世界經濟將面臨低增長、低利率、高通脹趨勢
在主旨演講環節,針對時下最熱點的經濟金融問題,黃毅教授以《全球流動性, 復蘇和財富管理》為主題,為校友們獻上一席精神大餐,一場知識盛宴。黃毅教授指出當今疫情通過消費、供給、信心、資本市場四股力量影響全球經濟。第三波疫情已在全球肆虐,即便全球疫情控制住,全球貿易體系也很難從癱瘓和停滯中迅速恢復,經濟恢復不確定性仍然很大,再加上寬松貨幣政策的后遺癥帶來的影響,世界經濟將面臨低增長、低利率、高通脹“兩低一高”的發展趨勢。對于素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疫情將加速產業鏈遷出中國嗎?黃毅教授表示,疫情不光不會加速產業鏈遷出中國,反而會減緩產業轉移。疫情凸顯了中國市場對跨國公司的重要性,跨國公司轉移產業鏈需要另覓國家投資,成本高昂,而疫情導致跨國公司資產負債表惡化,削弱了跨國公司轉移產業鏈的財務能力。疫情加速了全球價值鏈重組,中國企業一直試圖擺脫在全球價值鏈中低附加值部分和下游部分,力爭朝著高附加值和覆蓋整個上游下游各環節而努力,現在來看發生速度將比預期還要快。
平行圓桌一
碳中和:風口還是火山口
接下來,新春論壇進入圓桌討論環節,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李瑾圍繞“碳中和:風口還是火山口?”議題展開討論,共話商業新知。金融EMBA2020級學生張暢擔任圓桌討論主持人。
張暢同學首先在向大家普及了碳中和概念的“前世今生”,通過1988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成立,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要求發達國家限制溫室氣體排放,1997年京都協定書,2015年巴黎協定,2020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等一個個標志性的事件,分享了碳中和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歷程。
李志青教授從金融投資角度深入分析碳中和領域的發展前景,探析碳中和賽道究竟是風口還是火山口。李志青教授指出,大量的碳排放主要來自電力能源、制造業、交通運輸和建筑四大板塊。碳排放的缺口是一個喇叭口,先大后小,現在排得多,未來排得少。而從減排的角度剛好是反的,現在減得少,未來減得多。我們的投資心態是反喇叭口的,所以,現在是比較好的進場時機,大量投資在前面喇叭口里面,積累下來之后,2060碳中和目標前的最后10年使用前面投入的可再生能源電廠、智慧交通、智慧建筑就可完成減排目標。
李瑾女士從國際市場角度,介紹了全球重要經濟體建立的不同層面的碳定價機制與碳交易體系。李瑾女士表示,中國經過前期數年多城市的試點工作,2021年全國碳交易正式啟動,以發電行業為首個覆蓋行業,7月至年底完成了第一個履約周期,成交額80個億,交易價格從7月上線初的48元人民幣上漲至年終60多元人民幣。在雙碳戰略目標下,碳和更多商業、金融資源加強融合,碳定價機制進一步深化,碳交易體系覆蓋范圍將不斷擴大,交易產品將不斷豐富,碳市場體系將不斷完善。
平行圓桌二
進取有道,平衡有方
不同于圓桌一的知識傳授風格,圓桌二采用了漫談形式。學院會計學終身教授朱蕾,君和資本合伙人李婷,普華永道合伙人黃俊榮圍繞“進取有道,平衡有方”議題,打開話匣,結合自身職場經歷,暢談成長蛻變,為校友們職場進階充滿精神能量。金融MBA2019級校友、興業證券招聘總監周郁彬擔任本場圓桌討論主持人。
朱蕾教授真摯而深情地向校友們分享了自己一路走來、追求卓越的心路歷程。朱蕾教授表示,初入職場往往很迷茫,找到自己在職場中的清晰定位分外重要。她結合自身從職場回歸校園攻讀博士、再尋找教職工作、最終成為終身教授的經歷,真誠地告訴校友們,應當勇于追求自己所熱愛的,并錨定目標堅持到底。與此同時,朱蕾教授極富哲學意味地指出,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如果學會甘之如飴地享受過程,那么,奮斗過程中一定是樂多于苦的。
“職場是一場長跑比賽”,李婷女士結合多年的管理和工作經驗,總結了在職場這場長跑比賽獲得優異成績所需的可遷移素質——“四心”。第一,好奇心,不懼怕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東西;第二,進取心,該舉手的時候,就要舉手,把希望進步的想法勇敢地說出來;第三,責任心,靠譜在當今是一項稀缺且重要的品質,它將伴你在職場走得更長遠;第四,同理心,擁有團隊意識,廣泛結交朋友。
黃俊榮先生則是風趣幽默地通過自己職場遇到的兩道“坎”的故事,從反面突出了個人職場規劃的黃金法則。黃俊榮先生向校友們推薦了的“三環模型”,即你熱愛什么,你擅長什么,你的機會在哪里。他將職場發展比喻成一家公司的發展,了解自己熱愛什么,就是確認公司的主營業務,了解自己擅長什么,就是把主營業務做大做強。黃俊榮先生強調,職場不是學校,面面俱全、補齊所有短板的“木桶法則”難以達成,而確立并發揚自己的專長是尤為重要的。
藝術對話
私人美術館:藝術與商業
結束前兩場精彩的平行圓桌,師生校友轉場來到位于黃浦江畔、璀璨外灘的復星藝術中心,開啟一場美術館奇妙之旅。學院金融學教授黃文叡與復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以“藝術與商業”為題進行了深入對話,精英金融專業碩士2019級校友、中金公司投行部朱紫荊擔任此環節主持人。
黃文叡教授從藝術館運營、跨界合作、藝術研究多個角度與王津元女士就民營藝術館的藝術性與商業性進行了深入探討。
王津元女士在對話中表示,復星藝術中心從建立之初到現在的宗旨一直都是展現世界最前沿的藝術與國際大師的作品。與此同時,公共教育項目也是中心發揚光大的重要著力點,相較于展覽,公共教育更能長久地影響更多的人,提升藝術素養,提高美育素質。
李粵江
校友會將成為終身學習、構建橋梁、正能量的平臺
校友新春論壇接近尾聲,李粵江老師為大家帶來精彩致辭。李粵江老師首先向校友們的歸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向全體師生校友表達了新年的祝賀!李粵江老師指出,終身學習、構建橋梁、充滿正能量將是學院校友會最重要的定位與宗旨。終身學習,助力校友進入社會之后,還能夠持續不斷成長;構建橋梁,既是構建校友之間的橋梁,又是構建校友與學院之間的橋梁,更是構建校友與學校之間的橋梁;充滿正能量,打造一個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給予校友無限力量的機構與組織。李粵江老師強調,學院努力構建最懂中國的世界一流商學院,辦學四年來,在教學、科研、品牌建設上取得了長足進步,校友會的成立將成為一塊嶄新的品牌。學院支持校友成長,校友支持學院發展,共同助力“第一個復旦”建設,面向未來卓越發展新征程。
當日上午,學院學術訪問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魏尚進,學院黨總支書記李粵江,學院執行院長、金融學教授錢軍,會同來自FEMBA、FMBA、EMF三個學位項目的校友代表李崯、徐迪、羅楚惟、王慧英召開了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校友會理事會(籌)第一次工作會議。至2022年6月畢業季,學院三大學位項目的首期班、二期班學子均學成畢業,校友規模將達到近400人。2022年,學院也將迎來辦學五周年的紀念。值此重要時刻,學院校友會也擬于2022年中正式成立,打造成為同學們畢業后與學院連接、相互連接的重要平臺。與會院領導和校友們就學院校友會定位、組織和發展方向等根本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審議討論了章程建議稿,并就未來半年院友會籌備期的工作計劃進行了充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