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論
職場軟技能,人生硬實力;
說出你的故事,碰撞彼此觀點。
5月9日下午,復旦綠地雙創中心八樓路演廳陸續迎來60余位復旦-BI(挪威)MBA項目的同學,加入了為慶祝項目成立25周年,特別策劃《職論》?職業發展系列分享會。首期分享會以“向上溝通 Managing UP”為主題,贏得了與會嘉賓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第二期話題以“你的工作時間跟誰過”為主線,特邀五位不同職業背景的資深企業高管分享,不僅為大家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提供了思路借鑒,而且在做人做事的道德與藝術方面也引起了與會校友同學的深刻共鳴。
分享會由CMP5班Peter李楓主持,CMP8班Strong許健濤、MBA17班Loren朱嶸、MBA21班Grace徐國蕾、MBA22班Steven徐玫峰、MBA30班Jasmine喻蓓黎擔任分享嘉賓。
●01. 應對現實,培養“填坑”能力●
在職業選擇和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突發的情況也很常見。面對職場上的“坑”,需要培養自身的“填坑”能力。如果逃避問題,職場上的“坑”只會越來越多。
身為職場人,如何培養“填坑”能力?
注重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保持終身學習的意識,這樣才能在職場中擁有持久的競爭力。
提升自我適應性。在企業工作經常會面臨換工作的狀況,因此,應對不同的職場環境,能夠盡快把握相應的工作基調,迅速融入,是抓住工作機遇和做好工作的關鍵所在。
善于進行復盤。工作中不能僅僅疲于做事和盲目向前推進,有反省,有總結,有回顧,才有成長。
●02. 自我呈現,“要臉不要面子”●
針對“要臉不要面子”這句話,討論的核心是指對職業道德底線的遵守及個人行為的自我定位。“臉”是道德素質的底線,“面子”是人身屬性的表達。市場環境錯綜復雜,挑戰底線的行為也時有發生,守住“臉”是自身長遠發展的基本保證。人有基本道德底線,職業也有相應的職業道德底線。不同的人界定的標準往往有一定的出入,但從客觀上來看,道德具有客觀性,為社會和行業所認可的底線思維才能真正的成立。外在呈現重要,內在呈現更重要。
工作中時常會遇到一些場合,需要放下“面子”,在做的時候不設限制,自洽的同時也會自帶資源,促進工作順利完成。放下身段可以化身為塵埃,擁有信念可隨時回到云端。
●03. 積蓄職場力,“以不變應萬變”●
從職業生涯的發展前景來看,外企在工作平臺、眼界和工作思維上具有優勢,而其職業發展上存在一定的制約;相反,民企在規模、運營等方面仍處在向前發展的進程中,這也意味著較多的工作機遇會隨之迸發。
無論從外企到民企或是從民企到外企,變換的是工作環境和機制,而對個人來說,一些固定的職業能力素養是不會過時的。
保持好奇心,這是驅動個體在工作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力的重要前提。
高效的執行力和創造價值的能力,能夠去解決問題、創造價值,成為被需要的人,是企業的共識。
專注自身已有的資源,包括內在資源,如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內在領導力,以及外部資源,比如業務技能、合作伙伴等。從一家企業到另一家企業的變換常有,專業技能、對行業的了解以及溝通能力是可被遷移的,并不會失效。
溝通力,包含與自己的溝通、與他人的溝通。與自已對話是為更好的自我認知,而自我認知是與他人溝通的前提。面對不同角色的溝通,如上司、同事、客戶等,要考慮溝通時機、場合、可助力的資源等。先思考、后選擇并傳遞觀點,基于共同立場的對話會產生共鳴,越有共鳴的溝通,意義感和影響力也會提升,伴隨的目標也容易達成。
空杯的心,對已有的知識進行重整,思考在下一個時間、下一個空間如何發揮更大的價值,在新的領域不斷努力;自我更新的過程是向前發展的過程,正如魯迅所言,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當天為母親節,項目在最后為各位嘉賓送上了長壽花束以表示感謝,每位嘉賓也對復旦-BI(挪威)MBA項目和項目同學會——聚賢薈送上了由衷的祝福!
職場軟技能,人生硬實力。《職論》?職業發展系列分享正持續推出,敬請關注!
職論
復旦-BI(挪威)MBA項目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