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MBA教育應該守正出奇,找到自己的根本,同時緊跟時代步伐,發展自己的特色。山東大學MBA教育的‘正’就是立足山東,立足自身高校優勢,立足儒商文化。 近五年,全國報考MBA的人數從2016年的10.95 萬人增長到2020年的近22萬人,年復合增長率高達82.3%。這種井噴之勢背后,實質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對高級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并且,隨著數字技術引發的時代變革,這對管理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整體的數字化轉型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在規模上能排在全國前5,其工商管理學科在教育部學科測評中成績為A-, 排在全國商學院前10%以內。自MBA項目辦學22年來,已為企業和政府部門培養了6000余名高級管理人才,其中許多人在政府及企事業單位中擔任著重要的領導職務,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業績。商科教育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數字化給商科教育帶來了一些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01 培養數字時代領導力 中國經濟增長有一個特點,就是中國企業和消費者能夠快速擁抱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紅利。如以電子商務和快遞為代表的現代物流產 業,就是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下快速興起的行業, 進而引發數字金融領域的革命。 數字化革命和智能化的變革對商科教育的挑戰更多體現在課程內容更新、服務對象的變化、產業變革等,對教學、研究都提出重大挑戰。 從服務主體上來說,數字時代的來臨,改變了企業的外部環境和企業本身,為企業提供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數字時代的企業生存和發展取決于企業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下利用技術手段更好地為社會創造價值。商業模式創新和組織架構調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每一家企業和每一個人都要在這個時代重塑自己。面對數字化變革,商學院需要研究怎么把握現代產業,競爭形勢,組織構架,技術進步的形式以及管理技能、管理能力,特別是數字時代的領導力的培養。 02 植根齊魯沃土 傳承優秀文化 數字化趨勢下,很多東西變了,但萬變不離其宗。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MBA教育應該守正出奇,找到自己的根本,同時緊跟時代步伐,發展自己的特色。山東大學MBA的“正”就 是立足山東,立足自身高校優勢,立足儒商文化。 ● 立足山東 山東具有非常久遠的傳統文化的積 淀,如孔子、孟子、孫子、管子等。從經濟規模上來說,山東擁有浪潮、海 爾、海信、中國重汽、魯能、齊魯石化等大型企業。山東大學扎根于山東,以文史見長,對人文修養、中華文化有深厚積淀,服務整個中國經濟社會,服務地區經濟建設,同時結合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引領地區經濟發展方向。山東的優勢產業原來有鋼鐵、石油、 煤炭等,這些是舊的發展動能,新的發展動能包括智能制造、IT技術、新型化工等。 作為管理教育的提供者,山東大學管理學院要立足地區,培養出在新興產業中適應現在和未來的 管理人才。 ● 立足山大 山東大學的各學院是交互在一起 的,立足高校就是結合院校的優勢科目,融合創新。山東大學在供應鏈管理、質量控制、智能制造、項目管理等工科方面具備優勢,管理學院在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會計、項目管理等方面具備優勢,這些專業與企業管理、行業、乃至經濟發展都密切相關,這為山東大學MBA的學術和教學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立足高校也為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如央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了大量建設,這將來都要交給當地人去管理,中國企業在當地的繼續發展也需要當地人去配合,山東大學結合高校優勢開展了國際MEM(工程管理碩士)課程建設,為管理學院的國際化發展開拓了渠道。 ● 立足儒商文化,樹立企業家的核心精神 儒商是一種擔當和社會責任的體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自身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發展相鏈接,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自身也更容易獲得發展機遇。在企業自己做優,做大,做強的同時再回饋社會。“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 下”,企業對社會作出突出貢獻,才能長期可持續發展。這是當代的儒商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體現。 立足儒商,山東大學管理學院要幫助學員將自身嵌入到社會經濟發展之中,提煉中華管理文化的思想,將儒商文化作為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和MBA項目的特色。 03 創新引領數字時代 希望經過5至10年的努力,山東大學管理學院能排進全國前十,完成由大做強的轉變。 ● 引領變革,抓住時機 商業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給中國企業家提供世界范圍內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經濟領域管理智慧的總結和提煉,這正是企業家們肯付出經濟和時間成本來學習的東西,使企業家們減少犯錯誤的機會和成本、少走彎路。 變革帶來機遇,當前,中國企業最大的變革就是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競爭力重塑正處在一個分水嶺:一方面要滿足金字塔底部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于高收入人群來說,中國企業要創造全新產品和全新服務,而不只是把產品價格壓低一半。創新型公司在中國正逐年增多,開始從成本基礎上的創新轉向全新產品的創新。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創造新產品,來滿足不僅僅是中國的消費者,而且是世界的消費者的需求,競爭力重塑的趨勢已經出現。 人口在消費力上的層次,實際上就構成了對全新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市場。數字化轉型、創新化發展對商科教育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 機會,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會更深入的研究科技社會發展趨勢,引領、輔助企業的創新發展。 目前山東大學管理學院MBA項目約1/3的骨干教師有企業實戰經驗,曾擔任企業高管或在上市公司擔任獨立董事或顧問,部分教師有法國巴黎大學、美國馬里蘭大學等海外著名學府留學背景。山東大學建立了講席/特聘教授、訪問教授制度,聘請了 一批學術造詣深厚并具有豐富管理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擔任兼職教授。這些專家學者和教授具備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時具有一線實戰經驗,國際化視野,對于培養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當代儒商具備堅實的基礎。 ● 追本溯源,開拓發展 可持續發展要遵循最重要的質量標準,下一步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將以更高的、更適合中國的MBA 教育的標準來指導發展。目前,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已經啟動了國際認證,現已成為AACSB的成員,正在推進相關認證工作。 中國的MBA教育迫切的需要走出自己的道路,為經濟發展和企業提供更多的助力。未來,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將更加重視研究和實踐,助力中國MBA教育特色發展。 MBA教育不只是一個模板,更強調人文,強調 可持續發展,更強調長遠利益及社會擔當。以儒商文化、地區經濟、高校學科優勢為基礎,緊跟時代, 引領創新,開拓特色化教學內容和項目,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正努力成為中國管理思想和實踐研究的引領者,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MBA教育發展之路。 人物介紹 PROFILE 武常岐 教授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山東大學MBA/EMBA教育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戰略管理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國家高新產業開發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北京大學光華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分享學術觀點 碰撞思想火花 NOTE 原文刊登于《經理人》雜志第322期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