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2日-4月23日,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主辦、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聯合主辦、艾社康承辦的第四屆國際健康金融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辦。論壇旨在發掘“醫保改革”與“多層次醫療保障”主題中最前沿、最具發展潛能的話題,并圍繞政策趨勢和產業熱點進行了深入探討。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賁圣林教授受邀參會,作“科技 x 管理 x 金融——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商學院視角 A World-Class Healthcare System in China Powered by Technology Management Finance”主題演講。
以下根據賁圣林教授演講實錄整理而成: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受邀前來參加第四屆國際健康金融高峰論壇。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科技 x 管理 x 金融——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商學院視角 A World-Class Healthcare System in China Powered by Technology Management Finance”,我將圍繞這三個視角,探討如何多維度助力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構建。
具體地,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與大家作分享:
第一,中國醫療保障體系的前世今生。
第二,中國與國際其他主要經濟體醫保體系的橫向對比。
第三,三驅并駕,助力多層次醫保體系的建設。
(一)中國醫療保障體系的前世今生
首先回顧“前世”,即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歷程。建國之初,公費醫療制度確立。80年代末至90年代,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開始建立。過去40年,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的一大趨勢是過度的市場化,信奉芝加哥學派的實踐者里根、撒切爾推動了私營化、民營化的改革。中國也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學習和模仿歐美。
自90年代起,我國對住房、教育、醫療領域進行市場化運營。市場化以來,我們積累了很多經驗,當然也有不少教訓,甚至老百姓們將這三大民生領域改革后的面臨的壓力戲稱為“三座大山”。直到2009年,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總目標被提出。
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2020年,新一輪醫改提出加快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這是基于這樣的共識:構建適合中國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是健康中國、和諧中國、陽光中國的必備基石。
再來講講“今生”,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重要進展:
第一,醫療保險覆蓋人群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成全民覆蓋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3.61億。我來自江蘇農村,昨天我特地問了問我父母,他們說每年交380塊錢就能參與基本醫保,可以報銷百分之六七十的醫療費用。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障已覆蓋占全球人口約19%的中國人民。
第二,基本醫保用藥的保障范圍漸趨優化。截至2020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收錄的藥品已達2800種。
第三,準入談判和集中采購推動藥價逐步降低。2020年,集中帶量采購共覆蓋87個品種,中選產品平均降價53%,老百姓看病“減負”卓有成效。
隨著醫療保障的不斷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初成。
第一層次,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發揮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功能;
第二層次,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我自己曾在跨國企業工作,公司為我們購買一些補充性的醫保;
第三層次,商業健康保險,主要分為普通商業健康保險與個人稅收政策優惠型商業健康保險;
第四層次,慈善與互助。公益慈善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力量的共同參與。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是吉林省心臟病醫院院長,他們醫院有許多海外醫生,成本不低,但是通過眾籌各方力量,做了非常多公益性的善舉,給吉林省的小朋友們做了兩萬多例心臟手術。
(二)醫療保障體系的國際對比與尋差距
從2018年醫療衛生財政支出占GDP比重來看,中國僅占比5.4%。對比國際其他經濟體,美國達到20%,折合投入5萬億美元,但從效益來看也不見得十分理想。來參加活動前我特地問了今天參會的跨國公司的代表,他們認為占比在9~10%比較合適。例如歐盟國家,其投入占比就在10%左右。另外,我認為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模式,醫療衛生費用占比僅4.5%。新加坡的醫保體系是比較高效且福利相對全民化的。所以醫保體系建設不是說錢花得越多就一定越好,而更涉及到效率、公平等頂層設計的問題。
從衛生費用支出的具體結構來看,新加坡屬于儲蓄型醫保系統,政府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約50%。社會型醫保體系,例如中國、德國、法國、日本,政府支出加社保支出占比大致在80%左右,中國相對少些,約69%。
在全民醫保型國家里,瑞典政府支出占比最高,達85%。英國的全民醫保,其醫保管理和覆蓋范圍值得我們學習。而市場主導型醫保體系,以美國為代表,商業保險支出占比達40%。
此外,更重要的是科技可能會重塑、顛覆整個醫療系統。從我個人感受來看,教育和醫療可能會是未來最受科技顛覆、變革最猛烈的兩個行業。我們當前效率太低,技術革命帶來的浪潮十分迅猛,科技能夠助力解決很多問題。
(三)三驅并駕,助力多層次醫保體系建設
三駕齊驅,助力多層次醫保體系建設,應當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管理能力提升為支撐、以金融服務賦能為抓手。
一、以科技創新為驅動
結合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構成來看,科技已給醫保體系帶來了哪些改變?
第一層次 ,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醫保電子憑證全渠道用戶量已突破5億,覆蓋近40%參保人。其支付功能可在208個城市使用,覆蓋超過1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22萬家定點零售藥店。如果醫療行業電子化、數字化、信息化進一步普及,灰色收入將會銳減。
第二層次,企業補充醫療保險。例如平安養老險的“團體保險線上核保模型”,可支持 100%自動化輸出核保解決方案。
第三層次,商業健康保險。太平洋健康的“智控羅盤”通過大數據建模等手段多維度實時評估理賠案件,形成可視化風險評估報告。目前我們的理賠承諾太高、效率太低,科技賦能將使理賠流程更加健康透明。
第四層次,慈善與互助。例如螞蟻集團的“相互寶”,累計已互助54次,幫助超過11萬受助成員。
在未來,科技還能做些什么呢?
我認為一是場景化。借助科技的力量,將醫療嵌入生活各個層面與各種生活場景,比如現在已有許多銀行將金融服務與醫療行業場景結合起來。
二是透明化,讓醫療的過程與價格變得更加透明。
三是普惠化,助力醫療全渠道覆蓋、全人群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是去中介化,賦能事前事中事后全鏈路服務。
二、以管理能力提升為支撐
宏觀層面,從中國優勢出發,抓制度建設、頂層設計,完善醫療、醫保、醫藥的“三醫聯動”。
中觀層面,完善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行業政策、行業標準的構建,在標準化、簡單化、陽光化的基礎上降低成本。
微觀層面,應著力緩解信息不對稱,做好營利性與非營利性的區分,進一步規范藥企定價。
三、以金融服務賦能為抓手
以金融服務賦能為抓手,差異化,多元化,社會化賦能醫療保障體系。凸顯其公共屬性的同時拓寬醫療機構融資渠道,讓我們的健康醫療體系囊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放眼國際,和很多美國的聯合健康都非常不錯的資本市場表現,和輝瑞、諾華等國際醫藥巨頭相比絲毫不差,我認為可以好好研究一下這類補充性機構的發展模式在中國是否適用。
我所在的浙大國際聯合商學院、浙大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也有如國際養老金實驗室等相關項目,期待以后能與各位健康管理、醫療保障等行業的同仁們一起努力。
最后做個簡單的小結:首先,醫療保障具備公共屬性,是我國三大民生領域之一,也是我國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優越性的一個體現;第二,全世界醫療保障體系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中國有自己的特色和制度優勢,我們要積極發揮人口眾多、資源協同的優勢,構建真正適合中國特色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第三,在頂層設計定調后,我認為應當從發展科技、重視管理、用好金融這三個維度推進具體執行,充分發揮這三個因素的乘法效應。我們要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強化風險識別能力,擴大醫保覆蓋范圍,提升運營效率,優化參與主體,建立一個透明、公平、高效、普惠、便捷、安全、方便的平臺。我們中國有獨特的優勢,我希望,也邀請各位,一起祝福一個更健康、更陽光、更數字化,也更和諧的中國。謝謝大家!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MBA教育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MBA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MBA教育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本網不保證向用戶提供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該外部鏈接指向的不由本網實際控制的任何網頁上的內容,本網對其合法性亦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您的每一個有效信息都至關重要
服務熱線:010-8286 3124